[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建筑粘合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078667.1 | 申请日: | 2018-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季宪军;李伟伟;谢玉辉;苏雪锐;刘桂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9J145/00 | 分类号: | C09J145/00;C09J193/04;C09J193/02;C09J101/28;C09J11/04;C09J11/06 |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季发军 |
| 地址: | 473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建筑 粘合剂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保建筑粘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松香甘油酯80‑97份、虫胶25‑32份、萜烯树脂172‑186份、松节油24‑57份、硅酸铝粉末4‑6份、白炭黑2‑4份、磷酸氢锆5‑7份、单宁1‑3份、焦磷酸钾2‑4份、乙醇6‑8份、羟乙基纤维素10‑12份、阿拉伯胶5‑9份、乳酸钾3‑5份、乳酸钠2‑4份、双乙酸钠1‑4份、碳化硅晶须6‑9份和乳酸丁酯5‑8份,该环保建筑粘合剂残留甲醛量极低,不影响人类的健康,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建筑粘合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建筑粘合剂。
背景技术
建筑粘合剂是建筑工程上必不可少的材料,使用范围很广泛。随着经济的发展合成建筑粘合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主要用于板材粘结,墙面预处理,壁纸粘贴,陶瓷墙地砖、各种地板、地毯铺设粘结等方面,增加了防水性、密封性、弹性、抗冲击性等一系列性能,这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装饰质量,增加美观舒适感,还可以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等。
在目前使用的粘合剂中,许多为溶剂类的三醛胶,由于游离醛的存在,对环境污染造成很大的影响,人类长期接触还会造成恶性肿瘤的危害。其中,最常使用的粘胶剂为聚乙烯醇缩甲醛胶,俗称107胶即改进后的801胶,该粘胶剂是由聚乙烯醇通过缩醛反应制成的,其残留的游离甲醛量较大。为了降低现有粘胶剂中的甲醛含量,环保性一般,而且还可能危及到使用者的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残留甲醛量极低的环保建筑粘合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建筑粘合剂含有甲醛较多、材料不环保、对人体有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残留甲醛量极低的环保建筑粘合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建筑粘合剂,所述的粘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松香甘油酯80-97份、虫胶25-32份、萜烯树脂172-186份、松节油24-57份、硅酸铝粉末4-6份、白炭黑2-4份、磷酸氢锆5-7份、单宁1-3份、焦磷酸钾2-4份、乙醇6-8份、羟乙基纤维素10-12份、阿拉伯胶5-9份、乳酸钾3-5份、乳酸钠2-4份、双乙酸钠1-4份、碳化硅晶须6-9份和乳酸丁酯5-8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松香甘油酯80份、虫胶25份、萜烯树脂172份、松节油24份、硅酸铝粉末4份、白炭黑2份、磷酸氢锆5份、单宁1份、焦磷酸钾2份、乙醇6份、羟乙基纤维素10份、阿拉伯胶5份、乳酸钾3份、乳酸钠2份、双乙酸钠1份、碳化硅晶须6份和乳酸丁酯5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松香甘油酯97份、虫胶32份、萜烯树脂186份、松节油57份、硅酸铝粉末6份、白炭黑4份、磷酸氢锆7份、单宁3份、焦磷酸钾4份、乙醇8份、羟乙基纤维素12份、阿拉伯胶9份、乳酸钾5份、乳酸钠4份、双乙酸钠4份、碳化硅晶须9份和乳酸丁酯8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松香甘油酯90份、虫胶28份、萜烯树脂180份、松节油35份、硅酸铝粉末5份、白炭黑3份、磷酸氢锆6份、单宁2份、焦磷酸钾3份、乙醇7份、羟乙基纤维素11份、阿拉伯胶7份、乳酸钾4份、乳酸钠3份、双乙酸钠2份、碳化硅晶须8份和乳酸丁酯7份。
优选的,所述松香甘油酯为液态松香甘油酯。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环保建筑粘合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阿拉伯胶5-9份和虫胶25-32份倒入到搅拌锅中,在加压情况下进行加热搅拌处理,加热温度W1为50-60℃,搅拌速度R1为20-30r/min,施压压力P1为50-70MPa,加热搅拌时间T1为20-30min,制得粘稠液体,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理工学院,未经南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86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