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7293.1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7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闫跃奇;聂素祥;熊辉;陈云;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24 | 分类号: | B60R22/2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后轮罩 加强板 安装结构 乘用车 路径传递 受力件 受力 车身 分解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安全带带座布置在后轮罩加强板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排安全带带座固定在强度和刚性均可保证的后轮罩加强板上,自然其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得到确保,这样就可以将第二排安全带带座的受力沿后轮罩加强板的布置路径传递并分解到车身受力件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涉及后轮罩外板本体、后减震器座、后轮罩内板本体、C柱加强板、后轮罩加强板、C柱内板等组成的结构形式
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历史车型设计复杂,零件数量较多、焊点多,焊接效率低,一致性较差,易出现左右错装,且有发生过局部刚度差而导致异响现象,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开裂失效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从而危及乘客安全、降低乘客舒适性感受。常规的安全带安装结构易出现问题如:1、局部刚度模态低,出现异响;2、车身安装结构强度不足,导致开裂;3、左右件出现错装。究其缘由,安全带安装结构中部件连接部位选择欠佳,受力件的传力路径不连续,刚度强度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保证车身的整体刚度模态性能前提下,有效利用加强板受力路径,提高局部安装点刚度和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安全带带座布置在后轮罩加强板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排安全带带座固定在强度和刚性均可保证的后轮罩加强板上,自然其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得到确保,这样就可以将第二排安全带带座的受力沿后轮罩加强板的布置路径传递并分解到车身受力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部件分解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4分别是图1中的A-A、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第二排安全带带座10布置在后轮罩加强板20上。将第二排安全带带座10固定在后轮罩加强板20上当然其固定连接结构得到基本保证。
作为优选方案,后轮罩加强板20的上段延伸到后轮罩内板本体30和后轮罩外板本体40的结合面上部,后轮罩加强板20、后减震器座50位置相对的布置在后轮罩内板本体30的内、外侧板面上。采用上述方案,后轮罩加强板20、后减震器座50分别与后轮罩外板本体40焊接为一体,使得该部位的强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样不仅确保了第二排安全带带座10的安装强度,同时还提高了后减震器座50的强度,确保了车身结构强度。
更优选的方案是自下而上布置的后轮罩加强板20的上端与自上而下的C柱加强板60的下端相互衔接。这样就是使得后轮罩加强板20与C柱加强板60的强度彼此增强。
由于后轮罩加强板20的上、下段分别与C柱加强板60、后减震器座50连接,这样在车身后横梁、C柱、减震单元、后排安全带之间建立完整、连续的传递受力的路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后轮罩加强板20整体呈槽口指向为向下、向外的槽型且槽口处有外置的翻边21,翻边21与后轮罩内板本体30的焊接部位的外侧对应着后减震器座50的外置翻边51与后轮罩内板本体30的焊接位。如图3所示,后轮罩内板本体30、减震器座50及后轮罩加强板20连接后构成了截面类似品字结构的复合管腔结构,无论是抗拉、抗扭还是抗弯能力均有显著改善。
位于后轮罩内板本体30上部的后轮罩加强板20的上段自内向外依次与C柱内板70、C柱加强板60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72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带辅助佩戴器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全车上锁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