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7268.3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0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泽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G08B17/10;F24F110/10;F24F110/12;F24F11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调节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涉及控制技术领域。该温度调节系统设置于通信基站的机房,温度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器、多个热管散热器、多个空调设备、温度检测模块、通信模块以及数据服务器。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机房的室内温度,在机房的室内温度在处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时,控制器控制多个热管散热器调节机房的室内温度处于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在机房的室内温度处于第三预设温度范围时,控制器控制多个空调设备调节机房的室内温度处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控制器还通过通信模块将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机房的室内温度的数据发送至数据服务器。该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通过热管散热器与空调设备配合对机房内温度进行调节,有效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信行业的发展,基站数量逐年增多,基站的机房规模随之逐年增大,机房内的设备也日益精细化,对机房内温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机房内的大量发热设备需要常年恒温,现在常见的机房恒温设备是空调,如果完全依靠空调系统降温,那空调压缩机就要常年运行。空调能耗主要在于空调压缩机,其能耗达到整个空调能耗的80%。因此如何在确保机房环境温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成为机房节能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所述温度调节系统设置于通信基站的机房,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器、多个热管散热器、多个空调设备、温度检测模块、通信模块以及数据服务器,其中,所述多个热管散热器、所述多个空调设备、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以及所述通信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数据服务器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在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在处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多个热管散热器调节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以使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处于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在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处于第三预设温度范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多个空调设备调节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以使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处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所述控制器还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将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服务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温度调节系统中,在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处于第四预设温度范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多个热管散热器调节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以使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处于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温度调节系统中,在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处于第五预设温度范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多个热管散热器调节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以使所述机房的室内温度处于第四预设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五预设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温度调节系统中,所述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数据服务器发送的温度范围更新数据,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温度范围更新数据对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所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第三预设温度范围、第四预设温度范围以及第五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泽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泽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72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坡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绿藻活菌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