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7066.9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6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卓元午;张晶;朱雪诞;宣雍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3F5/04;E03F5/10;C02F9/14;A01G2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峰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处理单元 排水沟 防渗层 过滤层 砾石层 河道 集水装置 面源污染 布水管 支撑板 导梁 护岸 河岸 应用范围广 分流装置 回填土层 受力性能 出水管 土层 抵接 水排 连通 治理 延伸 施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包括设置在回填土层上的防渗层,防渗层上设有排水沟和雨水处理单元,雨水处理单元位于排水沟和河道之间;排水沟内设有与河道连通的分流装置,排水沟的底部设有第一砾石层,第一砾石层位于防渗层的上方;雨水处理单元包括位于防渗层上方的过滤层,过滤层上方设有耕植土层,过滤层与第一砾石层抵接,过滤层内设有布水管,布水管延伸进第一砾石层内;雨水处理单元的下游设有集水装置,集水装置上设有多根将水排向河道的出水管,还包括导梁结构,所述导梁结构的下方设有支撑板桩,所述支撑板桩的下部插设在所述河道内。本发明应用范围广,受力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工期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岸,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河道护岸结构主要以维护岸坡的稳定性为设计原则,强调趋利避害,特别是安全性这一基本功能。其结构形式多为单一的浆砌石、钢筋混凝土直立式挡土墙、干砌块石或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有些甚至是全断面衬砌。这些传统的硬质护岸结构形式,在保持岸坡结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对河道两岸面源污染的控制没有明显效果,此外,传统护岸施工时,大多不能水上施工,需设置临时围堰挡水,临时费用较高。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面源污染成为影响河道水质的关键因素,而传统护岸形式无法消纳或拦截面源污染,特别是初期雨水形成的面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设置于河道岸边,岸边设有回填土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回填土层上的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上设有排水沟和雨水处理单元,所述雨水处理单元位于所述排水沟和所述河道之间;所述排水沟内设有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与河道连通,所述排水沟的底部设有第一砾石层,所述第一砾石层位于所述防渗层的上方;所述雨水处理单元包括位于所述防渗层上方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上方设有耕植土层,所述过滤层与所述第一砾石层抵接,所述过滤层内设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延伸进所述第一砾石层内;所述雨水处理单元的下游设有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上设有多根将水排向河道的出水管;还包括固定所述集水装置的导梁结构,所述导梁结构的下方设有支撑板桩,所述支撑板桩的下部插设在所述河道内。
优选地,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从所述排水沟伸入进回填土层中,并水平延伸至所述河道内。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进水孔,且进水口上套有滤网。
优选地,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上方开口处设有渗水顶板,所述集水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渗水顶板上方的第二砾石层,所述第二砾石层与所述过滤层抵接,所述出水管设置在靠近第二砾石层侧边底部的位置,且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伸入所述河道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砾石层上种植有藤本植物。
优选地,所述过滤层由多孔吸附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耕植土层上种植有植物群落。
优选地,所述第一砾石层上种植有湿生植物。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污染物含量最高的初期雨水经过排水沟、雨水处理单元得到净化处理;处理后的雨水经过集水装置实现雨水资源化,超过需求的雨水自流进入河道;水量大,污染物浓度低的径流通过分流装置进入河道。本发明应用范围广,受力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工期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断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雨水利用单元详图。
图4为本发明的分流装置详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70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