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腰部外固定器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6823.0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8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姜宏;李宇卫;许建辉;张红桃;张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华;姜宏;李宇卫;三的部落(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02 | 分类号: | A61F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部 外固定器 成型板 支撑板 前部 前凸 联接 内衬层 受损区域 气囊 穿戴 制作 | ||
一种腰部外固定器,该腰部外固定器由前部和后部组成,穿戴时,外固定器的前部与后部之间联接固定。所述腰部外固定器的前部包括至少3块成型板,这3块成型板两两间联接固定。所述腰部外固定器的前部在成型板内侧方向还设有内衬层。所述腰部外固定器的后部包括至少2块成型板和1块支撑板,2块成型板和1块支撑板之间两两联接固定,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2块成型板的中间位置。所述腰部外固定器的后部在2块成型板和1块支撑板的内侧方向设有内衬层。所述支撑板具有朝向腰部的前凸部,该前凸部在支撑板上的位置是根据腰部受损区域来确定的。在所述支撑板的前凸部朝向腰部的一侧设置有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康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腰部外固定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胸腰骨折是临床常见病,主要症状是,胸腰椎骨折导致椎体高度丢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甚至侧凸畸形,严重者造成神经压迫,出现腰腿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感觉障碍,甚至可以引起下肢瘫痪,造成截瘫等。男性多于女性,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同时可伴有一系列复杂的相关症状,如食欲减退、骨量流失、骨质疏松及腰背痛明显等,若患者长期卧床将引起心肺功能衰退、坠积性肺炎、褥疮等。
腰部外固定器适应症包括了各阶段的骨质疏松症早期、胸椎压缩性骨折、驼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长期佩戴也可用于矫正变形腰椎。现有的腰部外固定器使用常规生产方式批量制作,其结构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后部均由三块成型板材及海绵内衬构成,成型板材间通过铆钉连接,海绵内衬内放置有气囊,对腰部提供支撑力。但是由于气囊柔软,对患者腰部提供的支撑力不足,且不能根据人体特定区域设置支撑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腰部外固定器,以解决现有的腰部外固定器支撑力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一种腰部外固定器,该腰部外固定器由前部和后部组成,穿戴时,外固定器的前部与后部之间联接固定,腰部外固定器的前部位于腰部的前部,腰部外固定器的后部位于腰部的后部。
所述腰部外固定器的前部包括至少3块成型板,这3块成型板两两间联接固定。所述腰部外固定器的前部在成型板内侧方向设有内衬层。
所述腰部外固定器的后部包括至少2块成型板和1块支撑板,2块成型板和1块支撑板之间两两联接固定,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2块成型板的中间位置。所述腰部外固定器的后部在2块成型板和1块支撑板的内侧方向设有内衬层。
所述支撑板具有朝向腰部的前凸部,该前凸部在支撑板上的位置是根据腰部受损区域来确定的。在所述支撑板的前凸部朝向腰部的一侧设置有气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之一,通过在腰部外固定器上设置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成型的增加腰部支撑力的支撑板,与结合数字医学技术相结合,支撑板上设置与患者腰部受损区域相配合的前凸结构。由于前凸结构非常稳定,可提供增强的、稳定的腰部支撑力。同时,前凸的位置可以根据患者CT数据设计,使治疗过程更加精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还包括,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孔洞结构,不仅透气而且可减轻腰部外固定器的重量。此外,在支撑板前放置有气囊,一方面改善外固定器佩戴的舒适度,另一方面调节压力的大小,极大提升了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腰部外固定器的前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腰部外固定器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板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腰部外固定器的后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腰部外固定器中气囊充气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华;姜宏;李宇卫;三的部落(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陈华;姜宏;李宇卫;三的部落(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6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