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抑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6291.0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9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美;叶滔;刘光华;郑奕雄;雷泽湘;王为华;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235/32 | 分类号: | C07D235/32;A01N43/52;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抑制拟盘多毛孢属、荔枝霜疫霉菌、花生黑腐病菌新型药剂的制备方法。采用萘乙酸,溴乙醇,多菌灵原药作为合成原料,反应得萘乙酸‑多菌灵耦合物,即为终产物。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新型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结构数据、氢谱图、碳谱图。该化合物对拟盘多毛孢属、荔枝霜疫霉菌、花生黑腐病菌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由于多菌灵的广谱性,其对拟盘多毛孢属、荔枝霜疫霉菌、花生黑腐病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拟盘多毛孢属真菌(Pestalotiopsis)是一类广泛分布的植物病原菌,危害性大,发病率高,可寄生大约五十多科植物,植物受害后表现为叶斑、腐烂、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该病菌存在寄生、腐生和内生种类。内生拟盘多毛孢的宿主植物十分广泛,包括松科、杉科、兰科、棕榈科、山茶科等。研究表明,多菌灵在室内毒力测定时,对拟盘多毛孢属引起的枇杷灰斑病表现良好,但田间防效一般,原因可能是由于田间长期施药产生抗药性。
荔枝霜疫霉病在我国荔枝产区为害严重,由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litchi)引起,从花期至采果期均有发生,尤以果实受害最严重,造成落花、落果、烂果,损失可达30-70%。储存期间,病害可继续发展,严重影响荔枝鲜果的贮运和外销。面对日趋严重的荔枝霜疫霉病,果农不得不多药并用,并提高施药频率和浓度来加强防治,造成病原抗药性提高,药效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农药残留等后果和风险,制约了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多菌灵对该病害虽有内吸和治疗性作用,但仅有中等防效,且使用历史已有几十年,是极易产生抗性的药物。
花生黑腐病由冬青丽赤壳菌(Calonectria ilicicola Boedijin&Reitsma)侵染引起。据报道,目前尚无合适的药剂可以防治花生黑腐病,也没有可以选用的高抗品种。花生黑腐病菌不仅对花生造成毁灭性的危害,对大豆、蓝莓、苜蓿、豇豆等其他多种作物均有危害。花生黑腐病为害花生时,会侵染地下组织。最先侵染根尖,后主根和胚轴变黑、坏死。受侵染幼和成株都会萎蔫、死亡。多菌灵作为广谱性杀菌剂,室内研究发现对花生黑腐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田间效果明显下降,可能也与田间长期施用此类药物产生抗性有关。鉴于多菌灵的特性,在保持其杀菌作用的基础上,将其与萘乙酸偶联,进行结构改造,得到新型化合物萘乙酸-多菌灵,并利用萘乙酸的极性定向传导特性,将耦合物运输到花生受害的最初部位——根尖,达到定向作用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抑菌效果显著、经济的化合物,并同时提供其制备方法和抑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技术方案一: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结构式如式(I)的化合物:
技术方案二: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抑菌剂,其包含式(I)化合物:
技术方案三: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式(I)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1)由萘乙酸(II)和溴乙醇(III)发生酯化反应得到式(IV)化合物:
2)由式(IV)化合物和多菌灵(V)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1)中还存在催化剂,所述催化剂选自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EDCI、DIC、DMAP和HOB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未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6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溴氯海因合成过程中的尾气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制备马来酰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