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超高温、耐辐射的液位控制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5922.7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7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筱卿;姚家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筱卿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11/12;H01B7/29;G01K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创理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3 | 代理人: | 卫安乐 |
地址: | 20006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辐射 测温组件 发热元件 耐超高温 液位控制 电缆 护层 合金 绝缘层 耐高低温 无机复合 低电容 低损耗 低噪音 高屏蔽 耐腐蚀 包覆 防爆 耐压 耐震 制备 填充 | ||
1.一种耐超高温、耐辐射的液位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超高温、耐辐射的液位控制电缆包括上限测温组件、下限测温组件、上限发热元件、下限发热元件、导线、合金护层以及包覆在上限测温组件、下限测温组件、上限发热元件、下限发热元件、导线外侧及填充在合金护层内的无机复合绝缘层;所述液位控制电缆采用U形设计,所述上限测温组件和上限发热元件成对设置于所述液位控制电缆的一直端,所述下限测温组件和下限发热元件成对设置于所述液位控制电缆的另一直端,所述上限测温组件由第一测温线与第二测温线焊接组成;所述下限测温组件由第三测温线与第四测温线焊接组成;所述上限发热元件两端与导线焊接相连,所述下限发热元件两端与导线焊接相连;上限测温组件和上限发热元件与液位控制电缆弯曲端的距离大于下限测温组件和下限发热元件与液位控制电缆弯曲端的距离;其中,所述上限发热元件与下限发热元件材料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以下成分:铬Cr18%-21%,钙Ca0.002%-0.009%,钇Y 0.001%-0.03%,余量为镍;所述无机复合绝缘层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颗粒制得:气相沉淀氧化硅颗粒0%-2%,氮化硅颗粒0%-1%,其余为高纯电熔氧化镁颗粒,所述高纯电熔氧化镁颗粒的纯度为99.999%以上;其中,气相沉淀氧化硅颗粒与氮化硅颗粒的重量百分比的总和不小于1.8%;所述第一测温线与第三测温线材料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以下成分:铬Cr 10%,镍Ni 90%;第二测温线与第四测温线材料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以下成分:铝Al 3%,镍Ni 9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超高温、耐辐射的液位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沉淀氧化硅颗粒以及氮化硅颗粒的纯度为99.999%以上;所述高纯电熔氧化镁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0nm-80μm,所述气相沉淀氧化硅颗粒以及氮化硅颗粒的平均粒径为80nm-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超高温、耐辐射的液位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发热元件与下限发热元件在恒电流2.5A工作时,发热温度大于等于6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超高温、耐辐射的液位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发热元件与下限发热元件外径为0.1mm-0.3mm,并且成等距螺旋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超高温、耐辐射的液位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无机绝缘层的常温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Ω,500℃时的绝缘电阻不小于8MΩ,800℃时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M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超高温、耐辐射的液位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超高温、耐辐射的液位控制电缆的工作温度范围为-60℃-800℃。
7.一种耐超高温、耐辐射的液位控制电缆的制造方法:
按照重量百分比对气相沉淀氧化硅颗粒0%-2%,氮化硅颗粒0%-1%,其余为高纯电熔氧化镁颗粒进行配料,所述高纯电熔氧化镁颗粒的纯度为99.999%以上;
将气相沉淀氧化硅颗粒以及氮化硅颗粒充分混合后放入容器内在900℃下灼烧2.5h,冷却后加入高纯电熔氧化镁颗粒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无机复合绝缘材料;
将无机复合绝缘材料压制成瓷柱,瓷柱经1250℃高温烧结后,储存在恒温箱备用;
将第一测温线与第二测温线一端氩焊成上限测温组件,将第三测温线与第四测温线一端氩焊成下限测温组件,分别清洗备用,其中,所述第一测温线与第三测温线材料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以下成分:铬Cr10%,镍Ni 90%;第二测温线与第四测温线材料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以下成分:铝Al 3%,镍Ni 97%;
将镍铬合金密绕成螺圈分别形成上限发热元件以及下限发热元件,其中,所述镍铬合金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以下成分:铬Cr 18%-21%,钙Ca 0.002%-0.009%,钇Y 0.001%-0.03%,余量为镍;
串行布置成对设置的上限测温组件与上限发热元件,以及成对设置的下限测温组件与下限发热元件,其中,上限发热元件的一端通过第一无氧铜线与下限发热元件的一端相连,上限发热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无氧铜线相连,下限发热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三无氧铜线相连;在上限测温组件、下限测温组件、上限发热元件、下限发热元件、第一无氧铜线、第二无氧铜线以及第三无氧铜线的外侧设置瓷柱,然后在瓷柱外套设合金管,制得组件半成品;
对组件半成品进行1-2组退火、拉拔以及退火的工序组合,然后进行650℃抽真空处理1h-1.5h,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多道次拉拔与退火工艺,其中,退火温度为500℃-635℃,每道次拉拔变形率为10%-28%,并进行分段、密封和弯曲处理,得到所述耐超高温、耐辐射的液位控制电缆,其中,上限测温组件和上限发热元件与液位控制电缆弯曲端的距离大于下限测温组件和下限发热元件与液位控制电缆弯曲端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筱卿,未经王筱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592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批注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