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气设计的三维自动布局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5820.5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8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宋家斌;贺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雨科创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元件 电气设计 三维 数据信息 自动布局 图纸 基础设备 设计元件 数据库 数据标准化 三维安装 适配 筛选 规范化 分类 统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设计的三维自动布局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对电气项目图纸中的设备元件进行统计分类,并从设计元件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电气项目图纸中每个设备元件的数据信息;根据获取的每个设备元件的数据信息,从所述设计元件数据库中筛选出与所述电气项目图纸中设备元件相适配的布局所需的基础设备;以及根据获取的每个设备元件的数据信息,在所述基础设备上进行三维布局。本发明能够对电气设计中的设备元件进行三维自动布局,使得设备元件的三维安装数据标准化,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电气设计三维布局的效率和规范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设计的三维自动布局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电气设计,是根据规范要求,对电源、负荷等级和容量、供配电系统接线图、线路等各系统的设计过程。目前,对于电气设计的布局,还只是停留在工程师根据电气项目图纸,在Auto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平台手动绘制二维布局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工统计图纸中设备元件的种类,数量等数据,同时还需要去查阅相关设备元件手册来确认三维安装尺寸,这样既费时费力,又造成设计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还容易出错,给后续环节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耽误生产进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电气设计的三维自动布局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和系统能够对电气设计中的设备元件进行三维自动布局,使得设备元件的三维安装数据标准化,并提高了设备元件的安装精确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电气设计三维布局的效率和规范化。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电气设计的三维自动布局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对电气项目图纸中的设备元件进行统计分类,并从设计元件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电气项目图纸中每个设备元件的数据信息;
根据获取的每个设备元件的数据信息,从所述设计元件数据库中筛选出与所述电气项目图纸中设备元件相适配的布局所需的基础设备;以及
根据获取的每个设备元件的数据信息,在所述基础设备上进行三维布局。
优选的是,所述的电气设计的三维自动布局方法,在所述基础设备上进行三维布局后,还包括下列步骤:
根据三维布局的结果,生成电缆布线图,并计算电缆的长度,生成电缆数据报表;
根据三维布局的结果,计算所述基础设备上的设备元件及设备元件接线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并生成三维坐标数据报表。
优选的是,所述的电气设计的三维自动布局方法,在对电气项目图纸中的设备元件进行统计分类之前,还包括步骤:通过人机交互界面,选择电气项目图纸。
优选的是,所述的电气设计的三维自动布局方法,所述与设备元件相适配的布局所需的基础设备,包括:箱柜、安装板、线槽、安装导轨、以及母线。
优选的是,所述的电气设计的三维自动布局方法,所述对电气项目图纸中的设备元件进行统计分类,并从设计元件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电气项目图纸中包含的每个设备元件的数据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电气项目图纸中每个设备元件的参数信息,对所述电气项目图纸中的所有设备元件进行统计和分类,并进行存储;
根据所述电气项目图纸中设备元件的分类结果,确定每个类别中的设备元件的安装方式,所述安装方式包括:安装板安装方式、枢轴框架安装方式、柜门安装方式、侧板安装方式、顶板安装方式和未定义安装方式,并进行存储;
根据所述电气项目图纸中每个设备元件的类别和安装方式,从所述设计元件数据库中查询其相关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存储,其中,所述设备元件的数据信息包括:元件安装间隙数据、三维模型数据、安装要求、元件编号、ERP编码、以及订货编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雨科创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雨科创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58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