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凹在建工程防淹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4598.7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5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华;段岳强;洪族智;林志军;付文辉;石常齐;薛华坤;祝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李红卫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凹 在建 工程 淹水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凹在建工程防淹水结构,包括挡板,位于挡板两侧的L型耳墙,以及将挡板与水平地表固定连接的支撑体系,所述挡板由多个挡板单元组成,挡板单元背面有两条沿对角线方向相交的支撑肋与挡板单元背面固定连接,支撑肋中心位置焊接有一块固定铰接板,所述固定铰接板包括焊板,焊板背面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三角撑板,所述三角撑板的直角边与焊板垂直设置,每个三角撑板上均设有一个栓孔,两个栓孔之间设有铰接活动栓,所述铰接活动栓与支撑体系活动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凹在建工程防淹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经常会遇到在低凹处施工的情况,如遇暴雨天气极易造成地面水流来不及排掉,不断汇集,最终流向施工场地内,形成内涝,阻碍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防止内涝施工方多采用堆积沙袋等方法防淹水,费时、费力、施工不便且防水不严,且沙袋堆积较高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凹在建工程防淹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以对低凹在建工程进行防水保护,不影响工期和施工进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凹在建工程防淹水结构,包括挡板,位于挡板两侧的L型耳墙,以及将挡板与水平地表固定连接的支撑体系,所述挡板由多个挡板单元组成,每个挡板单元为矩形,挡板单元每个边的边缘均向背面翻折形成耳板,分别为上耳板、下耳板、左耳板和右耳板,所述耳板与挡板边缘垂直设置,每个耳板上均设有固定螺孔,相邻挡板单元均通过耳板上的固定螺孔和螺栓连接固定,挡板单元背面有两条沿对角线相交的支撑肋,支撑肋与挡板单元焊接,支撑肋中心位置焊接有一块固定铰接板,所述固定铰接板也为矩形,所述固定铰接板包括焊板,焊板背面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三角撑板,所述三角撑板的直角边与焊板垂直设置,每个三角撑板上均设有一个栓孔,两个栓孔之间设有铰接活动栓,所述铰接活动栓与支撑体系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挡板底部的挡板单元下耳板位于地表凹陷边沿下部,挡板单元下耳板通过固定组件与地表凹陷边沿固定,固定组件包括穿设于挡板单元下耳板上的地锚螺栓,地锚螺栓与挡板单元下耳板之间还设有压条和弹簧,弹簧位于压条上侧,弹簧的长度大于地锚螺栓的长度,地锚螺栓顶部设有螺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系包括位于每个挡板单元背面的支撑杆和固定支撑杆的支撑角钢,支撑杆一端位于铰接活动栓上,支撑杆另一端固定焊接于支撑角钢上,支撑杆左右两边还焊接有加强腹杆,所述支撑角钢位于地表凹陷边沿上侧的直角拐角处,支撑角钢为直角支撑角钢,挡板单元、支撑杆和水平地表之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支撑杆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进一步的,所述L型耳墙和挡板单元的耳板之间还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L型耳墙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单元的每个耳板外表面均设有厚度为1cm的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上也设有固定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单元宽度为60cm,长度为100cm。
一种低凹在建工程防淹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放样,在工程进出通道口挖出下凹地表构筑,安装地锚螺栓;
2、浇筑两侧的混凝土L型耳墙;
3、在每个L型耳墙内侧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
4、拼装第一层挡板单元,通过每个挡板单元左右两侧的耳板上的螺母固定;
5、旋紧地锚螺栓上的螺母压迫压条从而压紧最下层挡板单元上的下耳板;
6、将支撑角钢放置在下凹地表构筑的墙角处,安装支撑杆的一端,并使其穿上铰接活动栓,支撑杆另一端与支撑角钢焊接,并在支撑杆左右两边焊接加强腹杆,形成支撑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45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