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生透水混凝土试块内增强方法及制作该试块的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4504.6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9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守开;郭磊;杨世锋;汪伦焰;李慧敏;韩立炜;刘新飞;冉去龙;李欣;贺继伟;何启东;郑永杰;陈家林;李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C04B20/00;C04B28/04;C04B38/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王晓丽 |
地址: | 45004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块 再生透水混凝土 铁棒 内增强材料 模具 顶盖 混合料 模具本体 混合料装入模具 顶盖内壁 高度一致 均匀设置 渗透系数 完全接触 自然养护 透水性 套管 上套 制作 成型 试验 | ||
一种再生透水混凝土试块内增强方法及制作该试块的模具。该再生透水混凝土试块内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再生透水混凝土混合料装入模具本体中,模具本体顶部加顶盖;b.顶盖内壁上均匀设置有铁棒,铁棒的高度与模具的高度一致,在每个铁棒外均套上内增强材料套管;c.混合料成型时,将带内增强材料的铁棒插入模具内的混合料中,使内增强材料与混合料完全接触;d.使内增强材料留在试块中,自然养护,制出再生透水混凝土内增强试块。该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顶盖,在顶盖底面上设置有铁棒,铁棒上套设有内增强材料。试验显示,本发明试块抗压强度:25.44Mpa,渗透系数:4.0mm/s。再生透水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和透水性与传统再生透水混凝土试块相比均大幅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再生透水混凝土度件内增强方法,还涉及该试块的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利用再生透水混凝土骨料制备混凝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其中强度和透水性是其关注及目前亟待突破的关键性能。
目前制作过程中,都是将再生骨料来源制备透水混凝土,并通过标准养护下的立方体试块,其制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将混合料装入模具中,再将带有铁棒的顶盖盖上,初成型后缓慢提升顶盖,然后再自然养护,制作成立方体试块。其强度均是靠试块本身的材料在型后形成的,在混凝土内孔周围没有任何加强措施。因此,其强度和透水性能均较差。
目前,研究了单一因素下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透水性及其强度性能,其范围分别为孔隙率17.8%~23.8%,渗透系数0.27~0.57 cm/s以及抗压强度4.0~9.63MPa。结果表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基本性能够满足要求。
目前提高再生透水混凝土试块强度的方法一般都是通过原料配方的改变,还没有见在结构上改变,来提高强度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提供一种再生透水混凝土试块内增强方法及制作该试块的模具,其强度高,透水性好,制作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再生透水混凝土试块内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再生透水混凝土混合料装入模具本体中,模具本体顶部加顶盖;
b.顶盖内壁上均匀设置有铁棒,铁棒的高度与模具的高度一致,在每个铁棒外均套上内增强材料套管;
c.混合料成型时,将带内增强材料的铁棒插入模具内的混合料中,使内增强材料与混合料完全接触;
d.使内增强材料留在试块中,自然养护,制出再生透水混凝土内增强试块。
进一步地,在上述内增强方法中,所述再生透水混凝土混合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构成:粒径为4.75-9.5mm的再生粗骨料1100-1200份,水泥采用普通水泥和硅酸盐水泥两种,普通水泥400-430份,硅酸盐水泥38-45份,砂600-640份,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为0.49,砂占原料总质量的34%。
进一步地,在上述内增强方法中,所述再生透水混凝土混合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构成:粒径为4.75-9.5mm的再生粗骨料1164份,水泥418份,砂613份。
进一步地,在上述内增强方法中,所述步骤d为3h后,缓慢上提顶盖。
进一步地,在上述内增强方法中,所述步骤a所用的模具为150mm×150mm×150mm标准立方体模具。
进一步地,在上述内增强方法中,所述步骤b顶盖上设置有6根直径为0.5mm,高150mm的铁棒,在铁棒外套入直径0.6-0.8mm的内增强材料。
一种制作再生透水混凝土试块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顶盖,在顶盖底面上设置有铁棒,铁棒上套设有内增强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45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