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1190.4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3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叶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剑 |
主分类号: | B22F9/22 | 分类号: | B22F9/22;B22F1/0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液 纳米材料 搅拌反应 多金属 粉体 制备 聚四氟乙烯内衬 焙烧 腐植酸钠溶液 乙二醇单丁醚 超声处理 金属元素 三氯化锑 四氯化硅 无水乙醇 硫酸钡 水热釜 硝酸锡 硝酸铋 放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取硝酸铋、硝酸锡和硫酸钡,向其中加入乙二醇单丁醚,在温度30‑50℃搅拌反应30‑40min,得混合液A;向腐植酸钠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硅、三氯化锑和无水乙醇,在温度70‑80℃下搅拌反应30‑50min,经过滤、干燥后得到粉体A;将粉体A加入混合液A中,超声处理10‑20min;随后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釜中,于80‑120℃下,反应4‑6h,得混合液B;将混合液B置于由15%CO‑85%CO 2组成的气氛中,于750‑850℃温度下焙烧3‑6h,即可制得多金属元素纳米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种类犹如恒河沙数,而纳米材料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金属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晶粒尺寸小于100nm的金属材料,包括纳米金属粉末和纳米金属结构材料。金属纳米粉体属零维纳米材料,其原子和电子结构不同于化学成分相同的金属粒子。它具有不同于宏观物体和单个原子的磁、光、电、声、热、力及化学等方面奇异特性。纳米金属材料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具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
现如今,纳米金属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催化性能;纳米金属颗粒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表面活性中心多、催化效率高和吸附能力强的优异特质,在化工催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二是光学性能;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学性能,纳米金属离子广泛应用于光学成像、传输、检测等方面;三是电学性能;利用纳米金属材料可以在电子传输过程中跨越缺陷的距离,具备导电性,应用于量子导电的原子开关;四是热学性能等。然而,由于金属材料种类将多,且各种金属之间特性存在差异,现有产品中在多金属纳米材料利用上并未有有效突破,如何删选并结合多种金属特性,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金属纳米材料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融合多种金属特性,进一步提高纳米材料的催化性能和延展性等。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3-6份硝酸铋、4-9份硝酸锡和2-6份硫酸钡,向其中加入20-30份乙二醇单丁醚,在温度30-50℃搅拌反应30-40min,得混合液A;
S2:向10-20份腐植酸钠溶液中加入4-8份四氯化硅、3-7份三氯化锑和10-20份无水乙醇,在温度70-80℃下搅拌反应30-50min,经过滤、干燥后得到粉体A;
S3:将步骤S2中粉体A加入步骤S1中混合液A中,超声处理10-20min;随后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釜中,于80-120℃下,反应4-6h,得混合液B;控制水热釜的填充比为25-40%;
S4:将混合液B置于由15%CO-85%CO2组成的气氛中,于750-850℃温度下焙烧3-6h,即可制得多金属元素纳米材料。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硝酸铋5份、硝酸锡7份、硫酸钡5份、乙二醇单丁醚25份。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温度40℃搅拌反应35min。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腐植酸钠溶液为15份、四氯化硅6份、三氯化锑5份和无水乙醇15份。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温度75℃下搅拌反应40min。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15min;随后于100℃下,反应5h;水热釜的填充比为30%。
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于800℃温度下焙烧5h。
上述任意一条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多金属纳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剑,未经叶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1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