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0965.6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1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杉浦早织;太向真也;田村四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B60G15/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影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属构件 外圈筒 轮内电动机 驱动装置 轴线方向 支承部 外侧轨道面 滚动体 内圈 车身侧构件 收纳 轮毂轴承 贯通孔 外周面 多列 减小 壳体 嵌合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轴线方向尺寸的技术。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轮毂轴承部(11)中,外圈(13)包含外圈筒构件(13b)、外圈附属构件(13c)、外圈附属构件支承部(13f、13h),其中,所述外圈筒构件(13b)具有滚动体(14)滚行的外侧轨道面(13m、13n),所述外圈附属构件(13c)具有收纳外圈筒构件的贯通孔并以规定的轴线方向尺寸(Ls)与外圈筒构件的外周面嵌合,所述外圈附属构件支承部(13f、13h)被设置在外圈附属构件且用于与壳体(38b)和车身侧构件(102)这两者或其中任一者结合,内圈(12)在从外圈突出的轴线方向一侧端部包含内圈支承部(12c),外侧轨道面和滚动体(14m、14n)在轴线(O)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有多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轮毂轴承(hub bearing)。。
背景技术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被配置在车轮的内部空间区域,驱动所述车轮,经由悬架装置连接车身。作为将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连接于悬架装置的技术,已知有例如日本发明特许第5565388号公报(专利文献1)揭示的技术。专利文献1的第0062、0063段落揭示了悬架装置,如图9所示,悬架装置具有向车辆的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从横梁的端部向车辆前侧延伸的拖曳臂、从横梁的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且向车辆后侧倾斜地延伸的轮毂臂、被固定在轮毂臂的前端的板状的接合部。
专利文献1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如第0076段落揭示的图9所示,将悬架装置固定在所述接合部。为了容易理解,本案的图8大致地表示所述接合部的结构,即,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00的轮毂轴承211具有内圈212、外圈213以及滚珠214。轮毂轴承211的内圈212具有向车宽方向延伸的圆筒部分212b和一体形成在圆筒部分212b的车宽方向外侧端的内圈凸缘212c。内圈212的圆筒部分212b穿过外圈213的中心孔。内圈凸缘212c以比外圈213大径的方式形成。
另外轮毂轴承211的外圈213具有圆筒部分213b和从圆筒部分213b的外周面突出的外圈凸缘213c。所述外圈凸缘213c以保留螺栓空间S的方式、比内圈凸缘212c更离开车宽方向内侧地配置。悬架装置的接合部220配置在比外圈凸缘213c更接近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两者与轮毂轴承211的轴线方向邻接。螺栓221与轮毂轴承211的轴线平行地延伸,从螺栓空间S插入外圈凸缘213c的贯通孔,贯通并紧固所述外圈凸缘213c和接合部22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565388号公报
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了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需要进一步改善的点。即,为了插入将外圈凸缘213c连接于悬架装置的接合部220的螺栓221,需要具有比螺栓221更长的螺栓空间S,圆筒部分213b从外圈凸缘213c向轴线方向外侧突出。因此,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00的轴线方向尺寸变大。包含轮毂轴承211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00优选为小型,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仍有改善轴线方向尺寸的余地。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实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轴线方向尺寸的技术。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0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 下一篇:轮装置,尤其是智能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