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花青素产生菌株CH18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0587.1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3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菊;侯慧鹏;陶慧;杨正礼;张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02;C12Q1/04;C12P17/06;C12R1/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青素 产生 菌株 ch18 及其 应用 | ||
1.一株花青素产生菌株CH18,其特征在于:通过形态特征观察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CH18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该菌株2017年10月11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1478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株花青素产生菌株CH18,其特征在于:菌株CH18产花青素的鉴别方法采用酸碱变色反应、类黄酮定性颜色反应、紫外可见吸收峰波段测定多步骤相组合的鉴别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株花青素产生菌株CH18,其特征在于:菌株CH18在pH值为2-12,温度为20℃-37℃条件下能生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株花青素产生菌株CH18,其特征在于:该菌株能在农业固体废弃物、粮食原料、马铃薯发酵培养基、马丁氏发酵培养基以及无机盐发酵培养基中生长;这里的粮食原料是指大米、玉米、小麦、小米、燕麦中的1种或多种组合;农业固体废弃物是指秸秆、麸皮、木屑、稻壳中的1种或多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株花青素产生菌株CH18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液体发酵或固态发酵生产花青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菌株CH18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液体发酵生产花青素方法包括步骤:(1)菌株活化:活化用培养基为马铃薯发酵培养基或马丁氏发酵培养基或无机盐发酵培养基,菌株CH18在温度为20℃-37℃,150r/min-200r/min条件下,进行活化培养2-3d,活化培养代数1-2代;(2)发酵培养:取上述步骤(1)中活化的菌液,分别接种于马铃薯发酵培养基或马丁氏发酵培养基或无机盐发酵培养基中,培养3-10d,收获发酵液;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
(1)马铃薯发酵培养基:马铃薯200g,碳源10g-50g,蒸馏水1000mL,pH自然,121℃灭菌20-30min;
(2)马丁氏发酵培养基:蛋白胨5.0g,磷酸二氢钾0.35g,硫酸镁0.175g,碳源10g-50g,蒸馏水1000mL,pH自然,121℃灭菌15-20min;
(3)无机盐发酵培养基:磷酸氢二钾0.5g,磷酸二氢钾0.5g,氯化钠0.2g,硝酸铵2g,硫酸镁0.2g,氯化钙0.1g,硫酸锰0.01g,七水合硫酸亚铁0.01g,碳源10g-50g,蒸馏水1000mL,摇匀,pH自然,121℃灭菌15-20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菌株CH18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发酵培养的接种量为2%-10%,发酵温度为20℃-37℃,转速为150r/min-200r/min;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是指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燕麦粉、玉米粉中的1种或几种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菌株CH18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菌株CH18通过固态发酵生产花青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称量粮食原料或农业固体废弃物中的1种或几种组合的固体发酵原料,分别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浸泡后,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1℃灭菌20-30min;然后,向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中接入菌株CH18的种子液,接种量为4%-20%,每隔2-3天搅拌一次,待颜色变深时,收获花青素固体发酵产品;这里的粮食原料是指大米、玉米、小麦、小米、燕麦中的1种或多种组合;农业固体废弃物是指秸秆、麸皮、木屑、稻壳中的1种或多种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菌株CH18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菌株CH18的种子液的制备方法为:菌株CH18接种到马丁氏发酵培养基或马铃薯发酵培养基或无机盐发酵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0℃-37℃,150r/min-200r/min,培养2-6 天,作为种子培养液。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菌株CH18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菌株CH18及其液体发酵液和固体发酵产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指示菌均不产生抑制作用,无生物毒性;这里所指的革兰氏阳性菌是指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阴性菌是指大肠杆菌;真菌是指镰刀菌属,镰隔孢属,曲霉属,地霉属,帚霉属中的至少1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05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