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服务机器人的吸附式电梯按键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8772.7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3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任超;王飞;马书根;孔德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B1/48 | 分类号: | B66B1/48;B66B1/52;B66B1/3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玥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服务 机器人 吸附 电梯 按键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服务机器人的吸附式电梯按键控制装置,包括按键自动按压模块和控制系统,按键自动按压模块包括自制按键、固定轴和直流电磁铁;自制按键与原有电梯按键一一对应,自制按键的背面与原有电梯按键相接触;每一个所述自制按键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在固定轴上以实现自制按键绕固定轴转动,每一个自制按键的另一侧背面间隔一距离设置一个直流电磁铁,每一个直流电磁铁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本发明可实现非接触式按压电梯楼层按键,在不影响乘客正常使用手动按压电梯楼层按键的前提下,实现机器人自主乘坐电梯完成相应任务并返回;同时,还可帮助无法正常或及时按压电梯按键的乘客更方便有效的使用电梯,以提高电梯服务的人性化、智能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自动化,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服务机器人的吸附式电梯按键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梯也在进步。目前载人电梯都是微机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不需要专门的人员来操作,普通乘客只需根据自己的需要按下电梯按钮到达自己所要达到的楼层。由此可见,电梯按钮作为一种向导,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现在高楼林立,坐电梯上下楼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乘坐电梯时按压楼层按键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送餐、运输、救援等服务机器人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乘坐电梯对于机器人来说又是一大难题,这是就需要一种发明来解决这一问题。
专利CN107337035A公开了一种可添附式电梯控制装置及方法,该装置通过物流机器人与电梯进行无线通信,控制其内部的传动结构进行运动定位到所需按压的按键位置,并利用继电器模仿人手按压电梯按键。该装置虽然可以实现物流机器人自主乘坐电梯,但需要专门为机器人安装一个电梯,不能实现人与机器人共享电梯,是对电梯使用的浪费,而且成本很高。
专利CN107285150A公开了一种外置式电梯按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通过主控模块控制触按面板接收触碰动作,再传递给传动机构以触按电梯按键,并由感光元件检测电梯原有按键的灯光变化来控制显示单元,在触按电梯按键结束之后由弹性装置使其恢复原位。该装置不影响人正常使用电梯,但该传动机构由固定部、驱动元件、传动元件和接触面板组成,较为复杂繁琐,增加了装置的负担,降低了可实现性而且弹性装置的选择和安装也是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服务机器人的吸附式电梯按键控制装置,本发明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按压电梯楼层按键,在不影响乘客正常使用手动按压电梯楼层按键的前提下,实现机器人自主乘坐电梯完成相应任务并返回。不仅如此,还可以帮助无法正常或及时按压电梯按键的乘客更方便有效的使用电梯,以提高电梯服务的人性化、智能化。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服务机器人的吸附式电梯按键控制装置,包括按键自动按压模块和控制系统,所述按键自动按压模块包括自制按键、固定轴和通电后产生磁力以吸附自制按键的直流电磁铁;所述自制按键与原有电梯按键一一对应,并且,所述自制按键的背面与原有电梯按键相接触;每一个所述自制按键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固定轴上以实现自制按键绕固定轴转动,所述固定轴外壁与所述轴承内圈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自制按键并辅助自制按键转动的轴套;每一个所述自制按键的另一侧背面间隔一距离设置一个所述直流电磁铁,每一个所述直流电磁铁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无线接收模块和MCU,所述MCU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接收模块相连接、输出端通过继电器与每一个所述直流电磁铁、以及电梯开关门键相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连接至所述MCU的输入端。
所述自制按键采用具有透光性的单向镜面材料制成,以实现与原有按键指示灯高亮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8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