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柱脚锚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8246.0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7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4B1/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李冬梅;苗源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脚锚栓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柱脚锚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装置包括N根锚栓和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板、锚板和柱模板;N根锚栓的第一端与锚板固定连接、第二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锚栓与柱模板平行设置,固定板与柱模板卡接。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将N根锚栓与锚板固定形成柱脚锚栓群;支设并绑扎纵向钢筋,柱脚锚栓群预定位,绑扎箍筋,形成钢筋骨架;支设柱模板;将固定板套入柱脚锚栓群且与柱模板卡接,通过螺母调整柱脚锚栓群的预埋标高。本申请提供的柱脚锚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实现锚栓的快速准确定位,保证各锚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灵活调整锚栓预留高度,校正柱模板与锚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校正柱模板的平面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申请涉及锚栓群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柱脚锚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钢结构建筑的不断推广,各类钢结构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日益扩大。钢柱与基础连接一般采用锚栓预埋并固定连接。而在锚栓预埋的过程中,锚栓定位的准确性非常关键、重要。如果在锚栓预埋过程中出现偏差,将导致钢柱安装后也出现偏差,影响钢结构的质量。还可能出现钢柱无法与锚栓准确就位的情况,为了钢柱准确就位,迫使对钢柱柱脚底板进行现场扩孔等处理,影响钢柱的质量。
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锚栓往往都是单根的形式,一般先绑扎完钢筋并支模后逐一依据轴线进行定位预埋,定位较准确,但放线测量工作量大且繁琐,锚栓预埋操作较困难,锚栓逐一预埋固定工作量巨大,锚栓相对位置也容易出现偏差;有的施工,间接依据已定位的柱模板3利用卷尺进行简单测量进行预埋,此方法测量简单、工程量小,但会产生一定的累积误差,精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申请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发明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柱脚锚栓装置。本发明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柱脚锚栓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地,本发明申请提供的柱脚锚栓装置,能够实现锚栓群快速准确的定位,误差小,并且校正柱模板与锚栓之间的位置关系。
根据本发明申请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柱脚锚栓装置,包括N根锚栓和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板、锚板和柱模板,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N根所述锚栓的第一端均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N根所述锚栓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锚栓与所述柱模板平行设置,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柱模板卡接。
其中,固定板包括本体和卡接部,所述本体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本体的每侧边部各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底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本体的边部相平行。
其中,锚栓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所述锚栓的第一端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固定螺母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固定螺母分别位于所述锚板的两侧;所述锚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固定板并通过第二固定螺母固定,所述锚板与所述固定板平行设置。
其中,锚板的中部设置有浇注孔,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排气孔。
其中,卡接部包括连接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其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本体在同一个平面内;所述第一立板的边缘与所述连接板的边缘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立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设置;所述第二立板垂直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立板设置,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之间形成所述卡槽。
根据本发明申请的第二方面,本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柱脚锚栓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将N根锚栓的第一端均穿过锚板并固定,形成柱脚锚栓群;支设并绑扎混凝土柱的纵向钢筋后,将所述柱脚锚栓群置入所述混凝土柱的纵向钢筋之间进行预定位,所述锚栓的第二端朝上放置,然后绑扎所述混凝土柱箍筋,形成钢筋骨架;在所述钢筋骨架周围支设柱模板,并进行校正;将固定板套入N根所述锚栓的第二端,且将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柱模板进行卡接,并通过第二固定螺母调整所述柱脚锚栓群的预埋标高。
其中,所述使用方法在调整所述柱脚锚栓群的预埋标高后还包括:浇筑混凝土,并待混凝土终凝;拆掉所述第二固定螺母和所述固定板,以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8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约束增强型竹钢复合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组合式环网柜基础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