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热管的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7577.2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8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庚;程海峰;王晏平;荣鼐;胡宁;杨子豪;朱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3/14;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安徽深蓝律师事务所 34133 | 代理人: | 汪锋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液除湿器 蒸发冷却器 热管 内冷 溶液除湿装置 热管阵列 冷凝段 除湿 热管蒸发段 溶液除湿 绝热段 循环水 蒸发段 迁移 释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管的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包括溶液除湿器、蒸发冷却器,其中溶液除湿器、蒸发冷却器由热管阵列连为一体;热管阵列由若干热管构成,每根热管的蒸发段位于溶液除湿器的外壳内作为溶液除湿器的填料,冷凝段位于蒸发冷却器的外壳内作为蒸发冷却器的填料,绝热段位于溶液除湿器和蒸发冷却器之间。本发明中溶液除湿产生的热量可以从热管蒸发段迁移至冷凝段并释放给循环水,实现内冷型除湿过程以提高除湿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与溶液传热传质、相变传热、空气与水传热传质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基于热管的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绝热型除湿技术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被溶液吸收后释放出的潜热使溶液温度升高,进而使溶液表面水蒸气分压力升高,恶化溶液的除湿能力。而内冷型除湿技术在进行除湿的同时,导出潜热使溶液温度保持恒定以维持溶液除湿的能力。内冷型溶液除湿的效率要高于绝热型。
热管具有从先从蒸发段吸收热量,借助制冷剂的流动,在冷凝段将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特性。放出热量后的制冷剂变为液体后返回蒸发段,吸热放热得以不间断进行。
在蒸发冷却中,水与空气接触,水分从液态变为气态迁移至空气中时从水中吸收蒸发所需潜热,水温降低,水温最低可以达到与之进行热质交换的空气在进风口处的湿球温度值,可以更好地作为热汇吸收热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热管的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将溶液除湿、热管、蒸发冷却结合为一体,利用热管蒸发段作为溶液除湿的填料,热管的冷凝段作为蒸发冷却的填料,热管内部的制冷剂将除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蒸发段转移至热管冷凝段并释放至水中,达到实现内冷型溶液除湿,提高除湿效率的目的。
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热管的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包括溶液除湿器、蒸发冷却器;溶液除湿器与蒸发冷却器通过热管阵列连为一体,热管阵列由若干根热管组成,每根热管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其中蒸发段伸入溶液除湿器的外壳内作为溶液除湿器的填料,冷凝段伸入蒸发冷却器的外壳内作为蒸发冷却器的填料,绝热段位于溶液除湿器的外壳与蒸发冷却器的外壳之间;溶液除湿器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布液器、集液盘,溶液除湿器的上、下部分别设有出风口、进风口,布液器上方设有进液管,集液盘下连通有出液管;蒸发冷却器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布水器、集水盘,蒸发冷却器的上、下部分别设有出风口、进风口,布水器上方设有进水管,集水盘下连通有出水管。
所述溶液除湿器中:溶液经进液管送至布液器后下落至热管的蒸发段外表面,热管的蒸发段外表面的溶液吸收空气中水蒸气后继续下落,最终落入集液盘,并通过出液管送出溶液除湿器,水蒸气液化时释放的热量传递至热管的蒸发段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溶液除湿器内,流经热管的蒸发段外表面时被溶液吸收水分,含湿量降低后的空气经出风口排出溶液除湿器;所述蒸发冷却器中:水经进水管送至布水器后下落至热管的冷凝段外表面,热管的冷凝段外表面的水向空气中释放水分后水温降低,吸收冷凝段释放的热量并最终落入集水盘,然后通过出水管送出蒸发冷却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蒸发冷却器,流经冷凝段外表面时吸收从水中释放的水分,最后经出风口排出蒸发冷却器。
所述每根热管的蒸发段内部的液态制冷剂吸收除湿产生的热量后气化,并流出溶液除湿器进入绝热段,然后继续向冷凝段流动,到达冷凝段的气态制冷剂在释放出冷凝热后液化,并流出蒸发冷却器进入绝热段,再继续向蒸发段流动,返回蒸发段后再次吸收除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此循环往复进行。
所述热管阵列的垂直方向热管层数、水平方向热管排数可根据需求增加或者减少;热管阵列的层与层、排与排之间可以采用顺排或错排方式;热管阵列的倾斜角度为0°~90°。
本发明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7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下一篇:空调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