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挑高层木结构建筑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4629.0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8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伯望;段绍伟;冯新;宋才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大象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00 | 分类号: | E04H1/00;E04B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挑 楼盖 木结构 子框架 木结构建筑 核心筒 混凝土核心筒 混凝土结构 防火规范 高度确定 间隔分布 高层 两层 支承 承载 隔离 建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挑高层木结构建筑,包括核心筒、悬挑楼盖和木结构子框架;所述核心筒位于整个建筑的中部,作为整个建筑的承载基础,其高度根据整个建筑的高度确定;所述悬挑楼盖沿核心筒高度方向按照一定间隔分布,用于支承木结构子框架;所述木结构子框架位于两层悬挑楼盖之间。该建筑以混凝土核心筒为基础,采用混凝土结构悬挑楼盖隔离木结构子框架,使木结构建筑在满足防火规范的前提下建造层数有了重大突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木结构建筑,具体涉及一种悬挑高层木结构建筑。
背景技术
木结构建筑具有冬暖夏凉、体感舒适、亲近自然、色泽美观、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等优点,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木材材质的特殊性,其建筑层数一直受到限制。为了促进建筑工业化,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要求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体系及中高层木结构建筑研究,突破木结构建筑层数的瓶颈。
木结构建筑的层数主要受到防火规范的限制,《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14)和《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都规定木结构建筑不应超过3层,新颁布的《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26-2017)规定墙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在提高耐火极限的情况下可以达到5层,超过5层时应采取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并应经过专门论证。因此木结构建筑的允许层数是由结构的防火性能决定的,按照常规的设计方法只能建3层,满足更严格的防火要求时可以建5层,超过5层应进行超限审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挑高层木结构建筑,该建筑以混凝土核心筒为基础,采用混凝土结构悬挑楼盖隔离木结构子框架,使木结构建筑在满足防火规范的前提下建造层数有了重大突破。
为此,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挑高层木结构建筑,包括核心筒、悬挑楼盖和木结构子框架;所述核心筒位于整个建筑的中部,作为整个建筑的承载基础,其高度根据整个建筑的高度确定;所述悬挑楼盖沿核心筒高度方向按照一定间隔分布,用于支承木结构子框架;所述木结构子框架位于两层悬挑楼盖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核心筒为混凝土核心筒,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用于承担整个建筑结构的竖向载荷,并承担水平方向的风载荷和地震载荷。
进一步地,所述木结构子框架最多包括5层,满足防火要求;所述木结构子框架包括木结构的梁柱和木楼盖,支承在所述悬挑楼盖上,水平方向与混凝土核心筒拉结;多个木结构子框架构成整个悬挑高层木结构建筑。
进一步地,所述悬挑楼盖采用悬挑梁加混凝土梁板的结构体系,所述悬挑梁将其承担的荷载传递到混凝土核心筒上;所述悬挑楼盖在竖向将所述悬挑高层木结构建筑隔离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
进一步地,所述悬挑梁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或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混凝土核心筒每层均设有防火门与木结构子框架相通,所述防火门平时用于作为交通通道,火灾时用于防火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核心筒内设有楼梯和电梯,用于作为交通岛;所述混凝土核心筒用于作为防火、避难和疏散的安全岛。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核心筒的横截面大小根据整个建筑的占地面积和承载要求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核心筒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核心筒位于特定的基础之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满足建筑防火规范的前体下突破了木结构层数的限制,可以实现高层木结构建筑的建造,具体层数按照建筑功能需要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大象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大象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46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