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晕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2319.5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5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于丰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广易中医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70;A61P1/08;A61K31/46;A61K31/522;A61K3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王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远红外陶瓷 防晕 制备 混合物 晕车 辅助作用 市场开发 中西药 重量比 西药 晕船 生物学 中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晕贴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防晕贴的药物部分包括中、西药混合物和纳米远红外陶瓷粉两部分,所述的中西药混合物与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的重量比为8‑9:1‑2。本发明的优点是:对各种晕车、晕船有明显疗效的中药组分,再加上具有生物学辅助作用的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具有市场开发前景。制备方法简单易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晕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晕车(船),也就是晕动病(motion sickniss)又称运动病,是因机体暴露在运动环境中,受到不适刺激而引起的头晕、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以前庭和自主神经反应为主的症候群,最早由 Irwin 于1881 年提出。它发生于人们乘坐车、船、飞机、游乐设施或航海、航空、航天模拟和实际作业时。晕动病的发生与人的性别和年龄相关,晕动病罕见于年龄<2岁的幼儿,而年龄在 3~12 岁的儿童之间达到高峰,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1.7:1),尤其在月经期及孕期发病率更高。随着年龄的增加,略有降低的趋势。晕动病随着刺激的强度和个体易感性而改变,并遵循一定的程序而发展,最初的晕动病症状通常只是胃肠不适,其次是恶心及全身乏力,与此同时,口和面部皮肤出现苍白,并伴随着出冷汗。但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会出现流涎,体温变化,头晕、干呕及呕吐反复发作。嗜睡及乏力可持续到运动刺激后数小时。人群中约有 1/3 的人因晕动病而影响他们在陆地、海上及空中的旅行。晕动病虽不致死,但可严重影响外出旅行质量及日常工作效率,尤其在现代战争需要海陆空的协调配合的时代背景下,晕动病发生率的上升将直接导致非战斗减员,严重降低了军事人员作战效能。为减少军事人员在从事军事任务时出现晕动病、配合部队训练及进一步提高战斗力,同时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积极防治晕动病意义重大。用来防治晕动病的化学药物虽多,但这些药物在临床上都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中医理论认为,晕动病主要是由于反复颠簸,摇摆,加之空气污浊等导致机体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水湿不化,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胸闷、呕吐等。脐为人体气血流行、经脉交通之枢纽,穴位众多。
目前市场上的晕车药中含有镇静成分, 人在服用后在路途上瞌睡,而在如此环境中发生瞌睡会带来许多的不安全因素,同时服用晕车药后难以把握药效的作用时间,在旅途结束后药效若还未过则会对人体 的行动造成影响,不利于保护人们出行的安全。
对于外用晕车贴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但是其作用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其药物的释放过程不稳定,经皮吸收率也较为低下,由此 将会导致效果低下,使用后依旧发生晕动病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晕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晕贴,该纳米防晕贴的药物部分包括中、西药混合物和纳米远红外陶瓷粉两部分,所述的中、西药混合物与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的重量比为8-9:1-2。
所述的中、西药混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丁香1-3克、陈皮1-3克、生姜1-3克、薄荷1-3克、白芷1-3克、艾叶1-3克、川芎1-3克、山莨菪碱1-3克和茶苯海明1-3克。
所述的丁香2克、陈皮2克、生姜2克、薄荷2克、白芷2克、艾叶2克、川芎2克、山莨菪碱2克和茶苯海明2克。
制备防晕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中、西药混合物的各组分以及纳米远红外陶瓷粉;
(2)将中西药混合物的各组分混合烘干后粉碎成细粉末,在细粉末加入氮酮3ml,进行搅拌,形成半固体的糊状;然后加入纳米远红外陶瓷粉混合均匀,形成膏药;
(3)将步骤(2)中的膏药分成数份,每份5-6克,每份分别均匀的涂在一直径为3-3.5厘米、厚度约1.5-2毫米的胶布上,然后将胶布在黏在不透水的纸上,包装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广易中医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广易中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23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