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短相干动态泰曼干涉仪的位相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1382.7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5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马云;李建欣;朱文华;刘一鸣;刘致远;丁煜;杨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958 | 分类号: | G01N21/95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缺陷检测系统 相干 干涉 偏振光 抗震性 迈克尔逊干涉 偏振方向正交 干涉仪主体 高精度检测 相干激光器 相干偏振光 保偏光纤 光学元件 偏振相机 位相延迟 线偏振光 移相算法 半波片 参考光 测试光 干涉腔 干涉图 干涉仪 偏振片 相位差 移相量 耦合到 分辨率 求解 出射 对线 偏振 视场 光源 匹配 采集 | ||
1.一种基于短相干动态泰曼干涉仪的位相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短相干偏振光源(1)和偏振泰曼干涉仪(10)两部分;短相干偏振光源(1)中的短相干激光器(2)发出的光束,经迈克尔逊干涉结构,产生一对偏振方向正交的线偏振光,进入偏振泰曼干涉仪(10),通过调节第二角锥(7)匹配偏振泰曼干涉仪(10)主体部分干涉腔的相位差,补偿参考光与测试光之间的位相延迟,在偏振相机(17)上同时获取四幅相移干涉图,其中:
所述短相干偏振光源(1)用于产生一对相位延迟、偏振方向正交的线偏振光;
所述偏振泰曼干涉仪(10)将泰曼干涉仪与偏振成像技术相结合,使从第二参考镜(15)反射回来的参考光和从第一参考镜(14)反射回来的测试光形成干涉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短相干动态泰曼干涉仪的位相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相干偏振光源(1)包括沿光路方向顺次设置的短相干激光器(2)、偏振片(3)、半波片(4)、第一角锥(5)、PBS角锥胶合(6)、第二角锥(7)、耦合透镜(8)和保偏光纤(9);所述偏振片(3)和半波片(4)共同产生偏振光,PBS角锥胶合(6)一方面反射s光、另一方面透射p光,第二角锥(7)和PBS角锥胶合(6)间的距离为Δ,s光和p光的光程差为2Δ且偏振方向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短相干动态泰曼干涉仪的位相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泰曼干涉仪(10)包括准直物镜(11)、PBS1/4波片胶合棱镜(12)、被测件(13)、第一参考镜(14)、第二参考镜(15)、成像镜头(16)和偏振相机(17);从短相干偏振光源(1)发出的一对偏振方向正交的线偏振光进入偏振泰曼干涉仪(10),经准直物镜(11)准直后出射平行光,该平行光经PBS1/4波片胶合棱镜(12)后,分别通过第一参考镜(14)和第二参考镜(15),其中s光经PBS1/4波片胶合棱镜(12)及第一参考镜(14)反射后转换为测试光p,p光经PBS1/4波片胶合棱镜(12)透射、第二参考镜(15)反射后转换为参考光s,转换所得的测试光p和参考光s沿原路返回,并分别经PBS1/4波片胶合棱镜(12)透射和反射,由成像镜头(16)成像到偏振相机(17)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短相干动态泰曼干涉仪的位相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BS1/4波片胶合棱镜(12)为长方体,且分别在测试光路、参考光路、成像光路所对应的三个侧面胶合了1/4波片。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短相干动态泰曼干涉仪的位相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短相干激光器(2)发出的光束通过迈克尔逊干涉结构,产生一对相位延迟、偏振方向正交的线偏振光,然后将被测件(13)置于偏振泰曼干涉仪(10)的测试光路中;
步骤2,调节第二角锥(7)与PBS角锥胶合(6)之间的距离Δ,使该距离Δ和偏振泰曼干涉仪(10)中干涉腔的相位差相匹配,利用偏振相机(17)采集四幅移相量依次相差π/2的干涉图;
步骤3,利用四步移相算法对四幅干涉图进行处理,计算出被测件(13)的透射波前,从而得到被测件(13)上的位相缺陷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138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