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管道缠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1175.1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8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林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鑫减震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2 | 分类号: | B29C70/32;B29C70/54;F16F15/04;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昱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3 | 代理人: | 雷仕荣 |
地址: | 3175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管道 缠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钢管道缠绕设备,包括缠绕机架、轨道、小车、设于所述小车上的玻璃纤维出丝机构和出砂机构,所述缠绕机架包括支座、可转动设于所述支座上的传动轴、与所述传动轴止转配合且可相对于该传动轴左右动作的连接轴、一端可与所述连接轴插接并止转配合的模具芯棒及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驱动部件。本发明通过设置止转配合且可相对移动的连接轴和传动轴,进而便于模具芯棒的拆装,使得整个拆装过程简单、便捷,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钢管道制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钢管道缠绕设备。
背景技术
玻璃钢管道是一种轻质、高强、耐腐蚀的非金属管道。它是具有树脂基体重的玻璃纤维按工艺要求逐层缠绕在旋转的芯模上,并在纤维之间远距离均匀地铺上石英砂作为夹砂层。其管壁结构合理先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前题下,提高了钢度,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现有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设备,不便于模具芯棒的拆装,不仅增加了拆装难度,还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拆装模具芯棒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钢管道缠绕设备,包括缠绕机架、轨道、小车、设于所述小车上的玻璃纤维出丝机构和出砂机构,所述缠绕机架包括支座、可转动设于所述支座上的传动轴、与所述传动轴止转配合且可相对于该传动轴左右动作的连接轴、一端可与所述连接轴插接并止转配合的模具芯棒及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驱动部件。本发明通过设置止转配合且可相对移动的连接轴和传动轴,从而只要控制连接轴的左右移动就可控制模具芯棒与连接轴的连接状态,从而便于模具芯棒的拆装,整个拆装过程简单、便捷,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轴相配合用以控制所述连接轴左右动作的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组件来控制连接轴左右动作,进而便于实现模具芯棒与连接轴的拆装配合,使得整个拆装过程更加省力、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上设有供所述传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和传动轴之间设有缓冲装置;由于模具芯棒在缠绕过程中会发生晃动,进而会带动传动轴一起发生晃动,而通过缓冲装置的设置能减小传动轴发生晃动的幅度,进而有效防止了传动轴因晃动而与其他部件发生刚性撞击的情况,减小了传动轴受到的损害,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缓冲组件和连接与所述缓冲组件和通孔内壁之间的第一缓冲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两弧形件、设于所述弧形件上的多个滚珠及连接于所述两弧形件之间的第二缓冲件;滚珠的设置保证了传动轴能够与两弧形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第一、第二缓冲件的设置能减小传动轴在转动时发生晃动幅度,进而有效避免了传动轴与其他部件发生刚性碰撞,减小了传动轴受到的损害,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缓冲件两端分别通过一可调弹力结构与弧形件连接;通过可调弹力结构可自由调节第一缓冲件对两弧形件的挤压力,进而能够始终保持第一缓冲件对两弧形板具有一较好的缓冲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弹力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缓冲件两端的调节轴、设于所述调节轴上的多个凸台、设于所述弧形件上与所述调节轴相配合的调节腔、设于所述弧形件上与所述调节腔相连通的两定位孔及U型定位件,所述相邻两凸台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U型定位件可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通过U型定位件与不同凸台之间的定位槽相配合来调整第二缓冲件两端的距离,进而实现调整第二缓冲件对弧形件弹力大小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上设有止转块,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与所述止转块相配合的止转槽,所述止转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止转块的长度;通过止转块和止转槽的配合实现传动轴与连接轴的止转配合,进而传动轴在转动时能带动连接轴一起转动,另外由于止转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止转块的长度,进而可相对于传动轴左右移动连接轴,从而利于实现模具芯棒和连接轴的插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鑫减震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鑫减震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11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管道加工的系统
- 下一篇:挠度补偿型复合材料缠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