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废水非膜法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0610.9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黄安寿;曾祖刚;龚益波;蔚建军;杨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周辉 |
地址: | 404100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废水 非膜法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废水非膜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废水中的悬浮物、动植物油及部分COD进行去除的预处理系统,以及用于对废水进行脱氮处理的生化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破乳混凝装置;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用于进行短程脱氮的SHARON装置,用于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酸化成溶解性的单体或二聚体化合物的水解酸化装置、用于进行反硝化生物脱氮的A/O装置以及用于进行生化脱氮的ABFT装置;所述SHARON装置的进水口连接至所述破乳混凝装置的出水口。本发明具有无需射流曝气和生物膜,工艺简单,处理效果较好,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废水非膜法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废水主要来源于餐厨垃圾本身内含水和垃圾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水分,餐厨废水的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主要有食物纤维、淀粉、脂肪、动物植物油、各类佐料、洗涤剂和蛋白质等。由于餐厨垃圾在高温水解作用下分解成的脂肪酸未进一步降解,使产生废水的COD质量浓度升高,且餐厨垃圾固形物中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在消化过程被氨化,造成餐厨垃圾废水具有高水平的氨氮和总氮浓度,导致碳氮比偏低,不但对厌氧消化有影响,对后续废水生化处理也带来影响。由于高氨氮的抑制作用,生化处理具有较大难度。
目前处理餐厨垃圾废水一般采用A/O+超滤处理工艺,该工艺污泥浓度高,停留时间短,稳定性好,但由于采用射流曝气与超滤出水,运行费用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无需射流曝气和生物膜,工艺简单,处理效果较好,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的餐厨垃圾废水非膜法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餐厨垃圾废水非膜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废水中的悬浮物、动植物油及部分COD进行去除的预处理系统,以及用于对废水进行脱氮处理的生化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破乳混凝装置;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用于进行短程脱氮的SHARON装置,用于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酸化成溶解性的单体或二聚体化合物的水解酸化装置、用于进行反硝化生物脱氮的A/O装置以及用于进行生化脱氮的ABFT装置;所述SHARON装置的进水口连接至所述破乳混凝装置的出水口。
由于餐厨垃圾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轻油)植物油、动物油(牛油、猪油)及悬浮物,废水进入破乳混凝装置后,在破乳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乳化油和分散油脱稳、破乳,实现油水分离,然后通过混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对污水中的胶体粒子、亲水性污染物的电中和脱稳、凝聚,疏水性有机物和微小悬浮物的絮凝,形成肉眼可见的矾花,随后通过重力沉降或溶气上浮实现泥水分离,以去除水中COD、BOD、SS、色度、重金属元素等。经过预处理的废水流入SHARON装置后,SHARON装置内的亚硝化菌将水中的氨转换为NO2-N,随后直接进行反硝化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达到快速除氮。除氮后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装置,在缺氧环境下发生水解酸化反应将部分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为后续生物脱氮工艺提供碳源,减少碳源的投加量,有利于降低成本。水解酸化装置出水自流至A/O装置进行硝化/反硝化反应后流至ABFT装置,在ABFT装置中的生化脱氮,最终达标进行排放。上述系统无需采用射流曝气和生物膜,即可达到废水排放标准,运行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破乳混凝装置前端的隔油沉淀池,所述隔油沉淀池内设置有用于过滤大颗粒固态污染物的格栅。
采用上述结构,餐厨废水流入隔油沉淀池后,经过格栅,使得粒径大于栅格孔径的固态污染物被阻隔,其中包含大量的乳化油和分散油,从而可以减轻后续的破乳混凝装置的工作量,减少破乳剂、混凝剂和助凝剂的用量,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06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