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8415.2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5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董春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乐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C5/06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型钢 混凝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混凝土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钢筋混凝土梁主体,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的左侧嵌入有弯起钢筋,且所述弯起钢筋一侧设有弯起钢筋二相匹配的在右侧设有弯起钢筋三,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的内侧一周嵌入有箍筋,所述箍筋延伸至最上端设有架立筋,所述箍筋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架立筋二,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同钢筋混凝土梁相比,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减小截面尺寸,增加有效使用空间,节省支模工序和模板,缩短施工周期,增加梁的延性等。同钢梁相比,可以减小用钢量,增大刚度,增加稳定性和整体性,增强结构抗火性和耐久性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混凝土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梁在我国城市立交桥梁及建筑结构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正朝着大跨方向发展。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应用实践表明,它兼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我国基本建设的国情,是未来结构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然而,根据国家的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间距均有规定,当梁的截面较高,配筋层数较多时,梁的混凝土浇注经常出现不密实的现象,成梁后的梁的下部出现蜂窝麻面难以处理,即使处理效果也不佳。为保证梁内钢筋在梁端部的锚固长度,纵向配筋2、3两端的弯钩在梁的端部形成钢筋堆,不但满足不了构造要求,而且使混凝土无法浇注,梁的端部质量难以保证,形式比较单一,施工量大,且钢性过强,施工与养护周期长,造价昂贵,且受自然条件影响。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满足不了构造要求,而且使混凝土无法浇注,梁的端部质量难以保证,形式比较单一,施工量大,且钢性过强,施工与养护周期长,造价昂贵,且受自然条件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混凝土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钢筋混凝土梁主体,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的左侧嵌入有弯起钢筋,且所述弯起钢筋一侧设有弯起钢筋二相匹配的在右侧设有弯起钢筋三,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的内侧一周嵌入有箍筋,所述箍筋延伸至最上端设有架立筋,所述箍筋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架立筋二,且所述纵向受拉筋的一侧锚固有纵向受拉筋二,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的下部内侧两端设有下部受力筋,相匹配的在中部设有下部受拉筋,所述下部受力筋的外侧锚固有箍筋二,所述箍筋二的内侧中部右端锚固有抗扭筋相匹配的在箍筋二的内侧中部左端锚固有腰筋,所述箍筋二延伸至顶端设有上部架立筋,且所述上部架立筋与箍筋二紧密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架立筋的中部设有受拉筋,且所述受拉筋与架立筋锚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箍筋二的两侧均匀设有若干个箍筋三,且所述箍筋三与箍筋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受拉筋的左端设有下部受拉筋二,且所述下部受拉筋二与下部受拉筋紧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的底端内侧嵌入有纵向受拉筋,且所述纵向受拉筋与钢筋混凝土梁主体锚固链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此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提供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钝化保护膜,使钢筋相对于中性与酸性环境下更不易腐蚀。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同钢筋混凝土梁相比,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减小截面尺寸,增加有效使用空间,节省支模工序和模板,缩短施工周期,增加梁的延性等。同钢梁相比,可以减小用钢量,增大刚度,增加稳定性和整体性,增强结构抗火性和耐久性等。特点钢筋混凝土过梁承载能力强,可用于较宽的门窗和洞口,对房屋不均匀沉降或震动有一定的适应性,应用较广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乐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乐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84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