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自动全能通配智能防盗锁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6671.8 | 申请日: | 201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尽力;张尽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尽力 |
主分类号: | E05B63/04 | 分类号: | E05B63/04;E05B47/06;E05B15/00;E05B49/00;E05B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赵磊 |
地址: | 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自动 全能 智能 防盗锁 | ||
一种半自动全能通配智能防盗锁,包括室内面板、锁体和室外面板,锁体中穿设有锁芯,所述锁芯包括锁芯外壳、锁芯转动轴和拨轮,锁芯转动轴穿设于锁芯外壳中,锁芯转动轴包括左侧转动轴和右侧转动轴,左侧转动轴和右侧转动轴通过拨轮连接为动作同步的共同体。本发明通过改变过去老旧的离合器使用模式,设计新型的多功能离合变速系统,在离合装置上增加了齿盘和变速装置,通过内外面板上的把手上提或下压,使离合装置上的齿盘带动变速装置,而变速装置的末端齿轮轴驱动锁芯旋转,使锁芯上的拨轮驱动锁体内的可移动锁舌,起到开闭的目的,这样既保留了人们习惯的开启方式,又有节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盗锁具,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全能通配智能防盗锁。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和技术开锁方法的公开透明,被不少的非法分子所掌握,安全是一大问题,而随着人们对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身财产安全的重视,为安全起见,迫切需要更换新型的、安全性能更高的防盗锁具。而目前市场上所售的锁具,在实际安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与现在的防盗门及防盗锁锁体不匹配的现象,通配性不高,其原因在于:防盗锁具的生产商在生产锁具时,是根据国家制定的防盗门设计标准和锁体生产标准来制作的,而在安装时却遇到了许多非国标防盗门和防盗锁体的存在,这些非国标的防盗门和锁体的开孔位置与国标差异较大,安装起来十分困难,需要在防盗门上重新开孔、改位,这样一来就破坏了原防盗门的整体力学结构,使原有的防盗性能下降,有些更为特异的门和锁体,打孔改位也解决不了问题,无法对其安全进行升级,改造和更换新的防盗锁具。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拆卸整套防盗门,更换国标门体才能更换性能更高的防盗锁具,为安全起见,很多业主不得不采取这种解决办法,造成业主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现有的智能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装在门上锁具面板的室内外把手上提或下压,面板内的离合装置配合驱动电机和贯穿锁体的大方轴来共同完成开锁闭锁,而由于智能锁不同于纯机械锁,智能锁的主要控制部分是由电子部件来完成的,电子原器件会受高温、剧烈碰撞等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为保险起见,锁具生产商仍然保留有用钥匙开启的应急钥匙开孔,以备应急所需,这样一来,就有了连接上提、下压把手的大方轴和插入钥匙的锁芯之间的尺寸定位关系,同时也包括防盗门上原有的安装定位的开孔尺寸,如若超出了原有的定位尺寸,就无法更换新型锁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个别锁具生产商也研究出了一种全自动互换智能锁,这种锁具的开闭锁方式发生了变化,舍去了通过室内外把手上提、下压开闭的模式,直接用电机旋转带动锁芯来达到开闭的目的,由于不受大方轴和锁芯之间的定位尺寸限制,基本上解决了锁具互换的问题,但是,这种锁具在使用中存在着耗能大的缺点,因开闭全是用大功率电机来完成的,故电能耗较大,用时较短,对电池充电频繁,一旦电能用尽,给开启门锁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另外,因开闭锁全是自动的,有一定的时间性,当不需要随即关门时,到了一定的时间锁也会自动闭锁,当需要关门时还需要先解锁才能关门,不然锁舌外伸无法直接关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半自动全能通配智能防盗锁,无论是国标还是非国标的防盗门都能进行安装更换,无需在防盗门上打孔、重新定位,无需更换锁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半自动全能通配智能防盗锁,包括室内面板、锁体和室外面板,锁体中穿设有锁芯,所述锁芯包括锁芯外壳、锁芯转动轴和拨轮,锁芯转动轴穿设于锁芯外壳中,锁芯转动轴包括左侧转动轴和右侧转动轴,左侧转动轴和右侧转动轴通过拨轮连接为动作同步的共同体。
锁芯转动轴上固定有转动轴承,锁芯转动轴通过转动轴承与锁芯外壳紧配合,左侧转动轴和右侧转动轴末端均设置有卡簧槽Ⅰ,左侧转动轴末端设置有插接块Ⅰ,插接块Ⅰ设有两个且关于左侧转动轴横截面的直径对称,右侧转动轴末端设置有插接块Ⅱ,插接块Ⅱ设有两个且关于右侧转动轴横截面的直径对称,插接块Ⅱ长度大于插接块Ⅰ的长度,插接块Ⅰ和插接块Ⅱ在圆周方向上交错设置,拨轮上设置有插孔,插接块Ⅱ穿设于插孔中,插接块Ⅰ配合于插接块Ⅱ交错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尽力,未经张尽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66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