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纤维增韧内养护高强硅酸盐陶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6072.6 | 申请日: | 2018-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崔崇;唐国强;丁锡锋;张士华;顾敏佳;孙亮;马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00 | 分类号: | C04B38/00;C04B28/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增韧内 养护 高强 硅酸盐 陶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纤维增韧内养护高强硅酸盐陶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陶粒的原材料由物料干粉与钢纤维组成,钢纤维的掺量占物料干粉体积的0.5%~3.0%,其中,物料干粉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粉煤灰12%~40%、生石灰25%~28%、硅藻土20%~50%、黄砂10%~15%,采用湿法成球,后经自然养护,水热合成即可得到钢纤维增韧内养护高强硅酸盐陶粒。所得陶粒筒压强度12MPa~28MPa、1h吸水率15%~30%、弹性模量显著提升,可用以配制LC45~LC80结构轻混凝土,本发明具有简化工序,节省设备、能源、原材料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轻集料对混凝土的内养护效果,较好解决现有轻集料筒压强度不高,难以配制高标号轻集料混凝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纤维增韧、并对砂浆基体有显著内养护作用的高强硅酸盐陶粒及制备方法,属于结构轻混凝土用人造轻粗集料生产领域。
技术背景
我国对轻混凝土尤其是轻集料研究起步较晚,传统生产工艺以粘土,页岩等为原料,采用回转窑于1100℃~1250℃的高温烧结制得。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在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有效保护耕地和环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政策的引导下,粘土陶粒将逐渐退出市场;粉煤灰陶粒由于其产品性能的局限性,2016年河南等地的粉煤灰陶粒处于半停产状态;虽然煤矸石、页岩陶粒也有一定发展,但是总体而言我国人造轻集料体系较为单一,主要以粘土、页岩和粉煤灰陶粒为主;且陶粒企业为提高产量,普遍生产300~400级轻质陶粒,筒压强度2.0MPa~4.5MPa;高强陶粒生产成本较高,限制其在我国的生产、研发和应用市场的开拓,造成目前我国高强陶粒品质单一,产能严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基本局面。
另一方面,由于陶粒生产过程中采用1100℃~1250℃高温焙烧技术,能耗颇大,约116kgce/m3。而2016年全国各种烧结陶粒生产能力据估计约850万m3,根据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030中国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65%,2020年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40%~45%的目标,高温烧结工艺势必急需改进。
内养护是指将轻集料作为储水载体,利用轻集料的吸水性,将一部分水储存在集料内部,在砂浆硬化后期,通过释放水分促进水泥水化以及水分补偿降低混凝土自干燥。其明显区别于膨胀剂补偿收缩技术、纤维阻裂技术等,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抑制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前沿技术。高标号混凝土由于结构密实,传统的外部养护制度仅对混凝土表层养护,水分难以达到混凝土内部,使内部胶凝材料无法得到充分、及时养护,随着水化反应进行,混凝土内部产生自干燥现象,产生干燥收缩甚至开裂。通过内养护可显著增加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抑制混凝土早期干燥收缩以及开裂,促进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自干缩。然我国陶粒生产基本以高温烧结工艺为主,陶粒表面玻璃化,毛细孔较少,故吸水率较低,为2%~8%,因此作为内养护载体预储水量偏低,内养护效果不明显,在干燥的施工环境中,由于水分蒸发速率加快,内养护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若提高内养护效果,应需提高集料吸水率,以便增加集料预储水量,抑制混凝土早期开裂能力。
我国陶粒体系单一且集中生产轻质陶粒,结构用高强陶粒发展缓慢,仅仅占陶粒市场的2%~3%,限制了高强轻混凝土在我国的发展和推广;高强混凝土干燥收缩较大,不解决干燥收缩问题依旧会限制高强轻混凝土的利用。
现阶段我国轻集料行业面临三个问题:一是轻集料压碎指标偏低,生产能耗较大;二是轻集料弹性模量较低,导致轻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徐变较大,限制轻混凝土在预应力混凝土中应用;三是烧结轻集料作为内养护水载体预储水量偏低,吸水率为2%~8%,无法有效抑制高标号混凝土自干燥现象。如何提高轻集料压碎指标,降低生产能耗与成本,提高轻集料弹性模量与预储水量是本发明专利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筒压强度,高预储水量与低生产能耗的陶粒及其制备工艺。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60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烟烟油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半自动全能通配智能防盗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