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吸水管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5858.6 | 申请日: | 2018-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0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宋金睿;金凤琴;查燕青;宋杰;杨梓祺;沈姝言;孙冬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金睿 |
主分类号: | F04F3/00 | 分类号: | F04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吸水 | ||
本发明公开了真空吸水管,包括外管、外管内部的内管、内管顶部的负压自动控制装置和内管底部的阀门。本发明通过给真空吸水管底部补充气压实现真空泵可以吸取超过吸程高度的液体。这种真空吸水管为高度差大的吸水工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比多级泵站更科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截面封闭用于传输流体的导管,特别是一种真空吸水管。
背景技术
水泵吸水依靠水泵形成的真空,理论自吸高度最大值为10.336米,但由于真空和密封等原因真空度毕竟有限,所以真空吸水泵的高度永远小于10.336米,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需要自吸的高度常常大于10米,目前落差高度大于10米的自吸泵在国际上仅靠一台设备仍无法解决。基于上述问题,目前已知的依靠多台自吸泵组合可实现,单靠一台自吸泵仍无法实现。
然而申请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通过使用一种带有阀门的真空吸水管可以使用一台自吸泵吸实现上述功能,使真空泵吸水的高度大大提高至不受高度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真空吸水管。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真空吸水管,包括外管、外管内部的内管和内管顶部的负压自动控制装置及内管直接与外部相同的通气孔、内管底部的阀门和进气孔,所述负压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气缸和气缸内部的活塞,以及与活塞底部相连的传动杆,气缸和传动杆底部之间的弹簧,传动杆和阀门之间有连接的拉绳,所述阀门和进气孔位于内管底部,所述通气孔使外界气压和内管内部相通且不与外管内部相通,所述拉绳的一端与传动杆连接,另一端与阀门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的顶端、上方为真空吸水管与真空泵相连一端方向,所述的底部、下方为真空吸水管与液体的接触端方向。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管内部的液体受真空泵的吸力上升到真空泵的最大极限的同时,内管顶端的负压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内管底部阀门打开,此时通气孔通过底部进气孔向外管底部进气,使外管内部的液体能够形成底部与外界相同的液体柱向上移动,当外管内部的液体被泵体排出后,负压自动控制装置关闭阀门,自吸泵继续向上吸取液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管内部的底部有可以补充气压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有阀门控制打开与闭合,所述负压自动控制装置通过拉绳控制阀门的打开与闭合,当阀门打开时,真空吸水管外管内部与外界气压相通,当阀门关闭时,真空吸水管外管内部与外界不相同,可通过真空泵形成真空状态吸取液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与大气相同的阀门位于真空吸水管底部,所述通气孔仅与内管相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缸以活塞为分隔,一端与真空吸水管外管内部相通,另一端与内管内部和外界大气相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管进气孔在靠近管壁的一侧,用于封闭进气孔的挡片在靠近进气孔的一端装有密封圈,挡片一端与内管管壁相连,另一端与拉绳相连,拉绳的拉力与真空泵的吸力相同,由于拉绳拉动挡片的端部,挡片的另一端作为支点,密封圈在靠近挡片端部支点的位置,拉绳的拉力作用于密封圈的力大于真空泵的吸力,密封圈可以在真空泵的吸力下打开。阀门在不受拉绳拉力作用时受重力作用呈封闭状态。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将真空泵用于吸水的真空吸水管底部增加可以通气的内管和控制通气通过内管和阀门增加了可与外界相通的气压,通过管内补充气压实现了吸取超过真空泵吸程的液体,真空泵自身的吸力通过拉绳利用杠杆原理产生大于吸力的作用力控制内管阀门打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负压自动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内管阀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吸取液体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吸取液体临界点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金睿,未经宋金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58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筒筛选机上的清理辊
- 下一篇:一种钻杆丝扣自动喷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