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5716.X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2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高宽栋;黄煌;颜矛;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68/02 | 分类号: | H04W68/02;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孙涛;毛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指示消息,该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寻呼时机接收至少一个寻呼指示消息,并根据包括至少一个寻呼时机与至少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周期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出该第一寻呼时机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时机周期,进而在该第一随机接入时机周期中的第一随机接入时机上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使得网络设备在至少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周期上接收至少一个随机接入前导,并根据该至少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周期或至少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确定出至少一个寻呼时机,并向该至少一个寻呼时机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消息,从而避免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消息,节省了信号传输的开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中采用比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更高的载波频率,如38GHz、72GHz等6GHz以上的载波频率,从而实现更大带宽、更高传输速率的无线通信。由于载波频率较高,无线信号在空间传播过程中经历更加严重的衰落,甚至接收端可能难以检测出该无线信号。为此,5G通信系统中将采用波束赋形(beamforming)技术来获得良好方向性的波束。波束赋形技术用于将传输信号的能力限制在某个波束方向内,从而增加信号发送和接收的效率。
由于采用波束赋形技术的波束覆盖范围较窄,且网络设备不知道终端设备的具体位置,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发送广播信息(例如,寻呼消息(paging))进行波束扫描,才能覆盖未知终端设备的位置。为了降低寻呼消息传输过程中的波束扫描的开销,当有paging信息来的时候,网络设备可以预先发一个寻呼指示消息(paging indication),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广播的寻呼指示消息之后反馈随机接入前导(preamble)以上报信号质量较好的波束,网络设备再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波束进行下发paging信息,这样网络设备可以避免向终端设备接收较差的方向发送paging,从而减少了波束扫描的开销。
传统方案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寻呼指示消息之后的任意一个随机接入时机上反馈随机接入前导,在存在不同寻呼时机对应的多个终端设备反馈随机接入前导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无法区分某个随机接入前导属于哪个寻呼时机对应的终端设备,这样网络设备无法排除无法寻呼的终端设备,即仍然向每个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消息,造成了寻呼消息传输的开销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减少传输的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寻呼时机上接收寻呼指示消息;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该第一寻呼时机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时机周期,该第一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寻呼时机与至少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周期的映射关系;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随机接入时机周期中的第一随机接入时机上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
网络设备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指示消息,该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寻呼时机接收至少一个寻呼指示消息,并根据包括至少一个寻呼时机与至少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周期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出该第一寻呼时机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时机周期,进而在该第一随机接入时机周期中的第一随机接入时机上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使得网络设备在至少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周期上接收至少一个随机接入前导,并根据该至少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周期或至少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确定出至少一个寻呼时机,并向该至少一个寻呼时机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消息,从而避免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消息,节省了信号传输的开销。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映射关系为该至少一个寻呼时机与该至少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周期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或该第一映射关系为该至少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周期中的每个随机接入时机周期与至少一个寻呼时机的映射关系;或该第一映射关系为该至少一个寻呼时机中的每个寻呼时机与至少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周期的映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57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定位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