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相加热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4082.6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5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伟热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H05B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设备领域,具体为三相加热芯。
背景技术
电加热器是指利用电能达到加热效果的电器,它体积小,加热功率高,使用十分广泛,采用智能控制模式,控温精度高,可与计算机联网,目前应用的范围广,寿命长,可靠性比较高。加热器原理的核心就是能量转换,是常用的电热器件,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它。按加热方式的种类来分,加热器可分为电磁加热、红外线加热、电阻加热,还有油罐加热器和沥青加热器等。加热器的日常保养是需要及时清理加热器主机内的杂物,疏通加热器舱,保证清洁,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加热器的核心器件就是加热芯,加热芯的好坏直接影响加热器的加热效率是否高,热损失是否小,所以加热芯的设计生产显得非常重要了。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芯大多数是多根加热管简单叠加的安装在加热芯壳体上,其加热速度较慢,效率较低,并且加热管与加热芯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不稳定,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整个加热芯变形,影响其密封性和使用寿命,因此保证加热产品节能效率高效、加热效率高、小巧美观、安全耐用、低碳环保更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加热芯的生产中,目前还没有一种直接利用动力电的三相加热的加热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直接利用动力电的三相加热的加热芯。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三相加热芯,包括管壁、安装座、连接杆、定位环、电源接头、限位槽、固定螺栓、加热管、底盘,其特征在于底盘置于整个加热管的底部,管壁在整个加热芯的外侧,管壁的上方放置一个安装座,安装座周围一圈设置了五个限位槽,管壁的内侧均匀分布了多个加热管,安装座的里面均匀分布了数根连接杆,安装座上表面布置了三个定位环,定位环中间设置了一个电源接头,整个加热芯的中间设置了一个固定螺栓。底盘为圆形薄板,管壁为近似圆柱,定位环为近似圆环的薄板,限位槽为近似半圆形的凹槽,连接杆为长方形的水平细杆。
本发明通过底盘使加热芯的放置和安装更加稳固,管壁是整个加热芯的外壳,保护加热管的正常运行,减少了加热芯的磨损,加热管安装在内侧将经过加热管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安装座放置在管壁上方,结合安装座外侧的五个限位槽使加热芯安装更加稳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装的难度,连接杆水平布置在安装座上,电源接头通过定位环与连接杆相接,不仅使导热更快,提高了加热的效率,更增加了电源接头安装的稳固性,安装座中间的固定螺栓将安装座与管壁紧紧连接,减少了安装座脱落的情况,加固了整个加热芯的结构,同时陶瓷材料的加热芯热传导效率高,白色安装座可以通过大量空气,有利于加散热,提高了加热芯的效率,安全环保,本发明还具有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牢固耐用,且各构件连接灵活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其中:
1—管壁,2—安装座,3—连接杆,4—定位环,5—电源接头,6—限位槽,7—固定螺栓,8—加热管,9—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三相加热芯,包括管壁1、安装座2、连接杆3、定位环4、电源接头5、限位槽6、固定螺栓7、加热管8、底盘9,其特征在于底盘9置于整个加热管8的底部,管壁1在整个加热芯的外侧,管壁1的上方放置一个安装座2,安装座2周围一圈设置了五个限位槽6,管壁1的内侧均匀分布了多个加热管8,安装座2的里面均匀分布了数根连接杆3,安装座2上表面布置了三个定位环4,定位环4中间设置了一个电源接头5,整个加热芯的中间设置了一个固定螺栓7。底盘9为圆形薄板,管壁1为近似圆柱,定位环4为近似圆环的薄板,限位槽6为近似半圆形的凹槽,连接杆3为长方形的水平细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伟热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伟热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4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