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门挂轮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2390.5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1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蔡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阳仁和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C09J4/06;C09J11/06;C09J11/04;B29L31/32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应毓婷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门挂轮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梯门挂轮的生产工艺,采用注塑工艺,先制备金属轮毂,对金属轮毂脱脂清洗,预喷砂处理,然后将特制的粘合剂喷于轮毂的喷胶面上,干燥,预热,再将聚氨酯材料注塑到金属轮毂上形成胎圈,然后熟化,加入轴承和中心轴,最终制得电梯门挂轮;该粘合剂以聚氨酯树脂为基料,加入增塑剂、稀释剂、填充剂、偶联剂、稳定剂、耐磨剂和抗氧剂,此外还加入了β‑(3,4‑环氧环己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马来酸双(三甲硅烷)酯、巯基乙酸异辛酯锑盐、5‑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3‑十二酮、铬酸锌和氧化镁;该电梯门挂轮中的轮毂和聚氨酯胎圈具有较大的粘结强度,在200公斤受压的环境下运行2000小时后,依然还能正常使用,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梯门挂轮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梯门用挂轮来引导、承载电梯门移动;传统的挂轮包括有金属轮毂和位于轮毂内侧的轴承,在金属轮毂外有一层聚氨酯胎圈,目前,制备聚氨酯滚轮的生产工艺主要为注塑工艺和浇注工艺两种,其中注塑工艺因为其所需机械设备成本低,注塑程序简单,生产效率高更受厂家的青睐;但传统注塑工艺制备出的胎圈和轮毂的粘结力差,不能满足使用需要,甚至出现胎圈脱出而导致挂轮损坏的现象,使得电梯不能正常运行,大大影响了高层住户的生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门挂轮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采用注塑工艺且该生产工艺制备出的挂轮的胎圈和轮毂具有较好的粘结力,能满足正常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门挂轮的生产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制备金属轮毂,金属轮毂的材质选用铝合金或者45#钢;
步骤二:对金属轮毂的喷胶面进行清洗,然后用石英砂或铁砂粒进行预喷砂打毛处理;
步骤三:将粘合剂喷于轮毂的喷胶面上,再将轮毂置于湿度小于60%,温度为10-40℃的环境中2-4小时,得到干燥后的轮毂;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轮毂放于120-150℃温度下进行4-12小时的预热,再将轮毂放入注塑模具内,并使注塑模具的胶口与轮毂的喷胶面相对应;
步骤五:将液态聚氨酯材料注入注塑模具内,使聚氨酯材料在注塑模具内流成胎圈形状并粘合在金属轮毂上;
步骤六:将轮毂放入70-110℃的烘箱中8-16小时进行熟化处理;
步骤七:将轴承和中心轴装入轮毂内侧,得到电梯门挂轮成品;
所述粘合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
聚氨酯树脂:75份;
增塑剂:3份;
稀释剂:5份;
填充剂:3份;
偶联剂:2份;
耐磨剂:1份;
稳定剂:1.2份;
抗氧剂:1份;
β-(3,4-环氧环己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马来酸双(三甲硅烷)酯2份;
巯基乙酸异辛酯锑盐1份;
5-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3-十二酮2份;
铬酸锌1份;
氧化镁2份。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阳仁和电梯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平阳仁和电梯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23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