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螯合剂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2205.2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0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新;宋福行;代焕琴;谢峰;代盛旺;赵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13/12 | 分类号: | C07D413/12;A61K33/06;A61P31/04;C12P17/16;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武玉琴;刘国伟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螯合剂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抗菌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螯合剂类化合物,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自身并不具有直接杀死或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但在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秀丽隐杆线虫时,能够帮助秀丽隐杆线虫清除其肠道内菌株以达到拯救秀丽隐杆线虫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制备、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是药物产生的重要来源,自从青霉素被发现以来,人类从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中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天然产物,如红霉素、链霉素、利福霉素等等,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的病原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细菌多重耐药性问题也日益普遍,传统的抗菌药物研发策略所获得的抗生素一般直接杀死病原菌,然而杀菌活性往往引发随之而来的耐药性。另一方面,新上市的抗生素日益减少,己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对抗病原菌耐药性威胁的需求。因而,寻找针对病原菌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且不杀细菌的新型作用方式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针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结合针对化合物合成通路的改造,最终获得不具杀菌活性却能够提高被感染宿主存活率的铁螯合剂类化合物。本发明获得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合物及其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4F-2)如式(Ⅰ)所示;
化合物4F-2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其由铁螯合剂类化合物amychelin A(式(ⅠⅠ))衍生而来。
本发明还保护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抗菌药物为抗铜绿假单胞菌。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抗菌药物,其活性成份为所述化合物。所述抗菌药物为抗铜绿假单胞菌。所述药物还可包括药学上允许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增效剂、添加剂和溶剂等。制备所述抗菌药物时,可将有效剂量的所述化合物与药学上允许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增效剂、添加剂和溶剂等混合,制成各种药用制剂。所述药物的形态可为片剂、胶囊、软胶囊、散剂、颗粒剂、细粒剂、液剂、丸剂、乳剂或悬浊剂等口服制剂,亦可为针剂(如粉剂、水剂、油剂)栓剂、软膏、硬膏、贴剂、喷雾剂、酊剂或滴眼剂等非口服制剂。这些制剂都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常用的制备方法而获得。其给药途径可为口服、经皮,静脉或肌肉注射。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自身并不具有直接杀死或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但在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秀丽隐杆线虫时,能够帮助秀丽隐杆线虫清除其肠道内菌株以达到拯救秀丽隐杆线虫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4F-2的紫外光谱图。
图2为化合物4F-2的质谱图。
图3为化合物4F-2溶于DMSO-d6中的1H-NMR谱图。
图4为化合物4F-2溶于DMSO-d6中的13C-NMR谱图。
图5为化合物4F-2溶于DMSO-d6中的F-NMR谱图。
图6为化合物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线虫固体模型活性。
其中,在固体模型上,4F-2拯救线虫的活性较amychelin A以及amychelin A与Al3+的螯合物显著提高,达到与环丙沙星相近的活性;且与Fe3+螯合后仍有较好的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22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