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除水稻机插秧田杂草的二元复配剂-嗪吡嘧磺隆·丙草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2194.8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7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董立尧;蒋易凡;陈国奇;李俊;于佳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7/22 | 分类号: | A01N37/22;A01N47/36;A01P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5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秧田杂草 水稻 二元复配剂 吡嘧磺隆 丙草胺 除草剂杀草 二元复配 化学防除 劳动成本 水稻安全 复配剂 用药量 稻稗 田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除水稻机插秧田杂草的二元复配剂——嗪吡嘧磺隆·丙草胺。该复配剂能够有效防除以稻稗、萤蔺为优势种的水稻机插秧田杂草,同时具有对水稻安全;可以显著降低的用药量,减少田间化学防除成本;扩大除草剂杀草谱,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劳动成本等优点。是一种目前防除水稻机插秧田杂草可行的二元复配药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除水稻机插秧田杂草的二元复配剂-嗪吡嘧磺隆·丙草胺。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作为世界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我国已有7000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全国约有30个省、市、自治区种植水稻,种植农户数量上亿。我国水稻的栽培方式主要分为直播以及育秧移栽两大类。东北稻区作为我国纬度最高的优质粳稻水稻主产区,主要采用机插秧的方式进行水稻种植。由于水稻机插秧秧苗弱小、植伤大、封行迟,栽后干湿交替水层管理,有利于多种杂草种群的发生危害。经田间定点调查得出:机插秧栽后5d杂草开始萌发;栽后10~15d出现第1个出草高峰,主要为禾本科的稗草、千金子等;栽后25~35d出现第2个出草高峰,主要为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水稻全生育期的总草密度可达64~368株/m2。我国寒地稻作区稻田杂草共70余种,常见的有30余种。一般以禾本科、莎草科等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杂草混生,例如稗草、稻稗、千金子、异型莎草、水莎草、碎米莎草、萤蔺、鳢肠、水苋菜、丁香蓼、鸭舌草、野慈姑等。其中,稻稗、萤蔺等杂草危害日趋加重,逐渐成为东北机插秧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群。
嗪吡嘧磺隆为磺酰脲类除草剂,在较低的用量下,能有效防治水田的稗草、一年生阔叶杂草、多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对现有已对其他磺酰脲类产生抗性的部分杂草仍然有很好的效果,比如产生抗性的萤蔺、雨久花、鸭舌草、野慈姑、扁杆藨草等,还可强烈抑制杂草萌芽和块茎化。
丙草胺为氯乙酰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杂草通过中下胚轴和胚芽鞘吸收药剂,抑制细胞分裂,干扰蛋白质合成,对杂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有间接影响。一般通过土壤处理或早期茎叶处理,用于防除水稻田稗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以及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二元复配剂防除水稻机插秧田杂草。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二元复配除草剂,其主要成分是嗪吡嘧磺隆和丙草胺,用来防除以稻稗、萤蔺为优势种的水稻机插秧田杂草。
药剂使用方法:水稻移栽后3天,土壤喷雾处理。
与现有的水稻田常用除草剂相比,本二元复配除草剂具有以下优势:
(1)防除效果显著优于各活性成分单独施用时的防效。
(2)可以显著降低用药量,减少田间化学防除成本。
(3)扩大除草剂杀草谱,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劳动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一)嗪吡嘧磺隆·丙草胺二元复配剂配方配比筛选试验-室内试验:
室内试验于2017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南京农业大学除草剂毒力及抗药性实验室温室内进行。
供试药剂:33%嗪吡嘧磺隆WDG;30%丙草胺EC
供试杂草:稻稗(HSQJ,对五氟磺草胺敏感,其ED50值为2.79g a.i./hm2);萤蔺(HJHN)
室内试验过程
1.嗪吡嘧磺隆·丙草胺二元复配剂配方配比筛选试验药剂剂量设置
1.1各单剂剂量设置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21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