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胶填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1949.2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3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 结构 | ||
一种软胶填充结构,包括:进胶流道,与模具的型腔连通,向模具的型腔中进软胶;斜销,所述斜销的头部接触产品的硬胶区域,所述斜销的头部开设有引流流道,所述引流流道与模具的型腔连通,所述引流流道中间向上延伸有拉料槽;拉料孔,设于模具的公模仁上,所述拉料孔与拉料槽连通。本发明的软胶填充结构,在成型产品的软胶区域时,引流流道并不会接触产品的硬胶区域,不会在产品外观上留有印痕,且使引流流道的流道余料与斜销脱离,很容易地脱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具体是涉及一种软胶填充结构。
【背景技术】
在含有软胶的双射产品中,为了设计的需要,会希望在塑胶产品上呈现能有多处相互没有连通的软胶区域,例如产品的硬胶区域在两软胶区域之间,但限于产品空间尺寸、结构干涉或模具结构不利于脱模等原因,而不得不修改塑胶产品的结构,或使用多套模具生产不同零部件再组装。
请参阅图1所示,其绘示了现有技术中软胶填充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在成型产品10时,因产品10为双射产品,产品10的硬胶区域11在两软胶区域12之间,两边的软胶区域12不连通,因此采用跷跷板方式引流进胶,即采用进胶流道20进胶,然后在两边软胶区域12的中间采用引流流道30进胶,所述引流流道30与产品10公模侧直接接触,在射软胶时为高温高压,会在产品10外观上留有印痕,对产品10外观有影响,而且采用此种结构,引流流道30中的流道余料并不容易脱模。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软胶填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会在产品外观上留有印痕及引流流道中的流道余料不容易脱模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胶填充结构,该软胶填充结构不会在产品外观上留有印痕,且引流流道中的流道余料容易脱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软胶填充结构,用于模具中成型塑胶产品,所述产品的硬胶区域在两软胶区域之间,且两边的软胶区域不连通,所述模具包括公模仁、母模仁及由公模仁与母模仁形成的型腔,所述软胶填充结构包括:
进胶流道,与模具的型腔连通,向模具的型腔中进软胶;
斜销,所述斜销的头部接触产品的硬胶区域,所述斜销的头部开设有引流流道,所述引流流道与模具的型腔连通,所述引流流道中间向上延伸有拉料槽;
拉料孔,设于模具的公模仁上,所述拉料孔与拉料槽连通;
其中,成型产品的软胶区域后,软胶在引流流道中形成流道余料,在拉料槽中形成拉料臂,在拉料孔中形成拉料钉。
可选地,所述引流流道为牛角流道,所述牛角流道具有水平部及与水平部呈倾斜角度的两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设于水平部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两倾斜部由上向下截面尺寸逐渐变大。
可选地,所述软胶填充结构中软胶的流向为:由进胶流道流经模具的型腔成型产品一边的软胶区域,然后至引流流道后流经模具的型腔成型产品另一边的软胶区域。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软胶填充结构,通过在斜销上开设引流流道,并在引流流道上设置拉料槽,在公模仁上设置拉料孔,从而在成型产品的软胶区域时,引流流道并不会接触产品的硬胶区域,不会在产品外观上留有印痕,且成型产品的软胶区域后,软胶在引流流道中形成流道余料,在拉料槽中形成拉料臂,在拉料孔中形成拉料钉,由此在脱模时,由于拉料钉在模仁中,拉料钉拉着拉料臂不跟随斜销退出,从而使引流流道中的流道余料与斜销脱离,很容易地脱模。
【附图说明】
图1绘示现有技术中软胶填充结构的示意图。
图2绘示本发明的软胶填充结构的示意图。
图3绘示本发明的软胶填充结构于模具中的示意图。
图4绘示本发明的软胶填充结构于模具中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19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密电子锁锁具模具
- 下一篇:一种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