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管廊管片接缝处防水构件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1915.3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6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述红;张雨浓;阿力普江·杰如拉;沙成满;张泽;乔丽苹;刘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孙奇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管片 接缝 防水 构件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综合管廊管片接缝处防水构件,内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设置在综合管廊管片内侧;外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设置在综合管廊管片外侧,均通过粘合剂固定管片壁上;多个圆柱体遇水膨胀防水橡胶整体呈平行四边形规则分布,错缝式排列在内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和外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形成的空腔室内,通过粘合剂固定管片壁上;圆柱体遇水膨胀防水橡胶的最低端一个设置在内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和外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直角三角形的相接处。本发明可改善综合管廊传统防水胶条的防水效果以及使用寿命的延长。有效的使管廊的防水效果更优良,保证了管廊内部的安全稳定,并且施工工艺简单,使综合管廊拼接处缝隙具有更强的保护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市政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管片接缝处防水构件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是将电力、通讯、燃气、给水、排水等各种市政管道集于一体的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廊不仅美化城市容貌,还有效避免了城市道路产生“拉链路”。地下综合管廊敷设地表以下土层内,土内会含有大量的地下水。地下水会伴随着沙子一起流动。
当用传统的遇水膨胀防水胶条时,会发生如下状况:1)综合管廊管片使用寿命为50年至100年,在这期间传统的遇水膨胀胶条使用寿命较短,很难达到与综合管廊使用寿命同步,会发生渗漏现象,在地下水含量风度地区,水流量巨大对综合管廊内部的损害巨大;2)传统的遇水膨胀胶条,表面光滑,当含有大量泥沙的地下水流动时,自重较大,对于遇水膨胀胶条有着强有力的冲击,使其表面磨损严重,严重减少了遇水膨胀胶条的使用寿命。3)传统的遇水膨胀胶条仅仅起到将水阻隔的作用,无法将水做到引流,将水流自上部引流至下部。对于如今高速发展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传统的遇水膨胀胶条已经达不到现有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管廊管片接缝处防水构件及其安装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综合管廊管片接缝处防水构件,包括内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外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和圆柱体遇水膨胀防水橡胶;
所述内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设置在综合管廊管片内侧,靠近综合管廊仓室,通过粘合剂固定管片壁上;
所述外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设置在综合管廊管片外侧,靠近管廊外部结构,通过粘合剂固定管片壁上;
所述内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和外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底部均呈直角三角形状,顶角相对形成空腔室,且留有0.5cm的空隙,用于防水构件内部的水流引出构件外;
多个所述圆柱体遇水膨胀防水橡胶整体呈平行四边形规则分布,错缝式排列在内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和外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形成的空腔室内,通过粘合剂固定管片壁上;
所述圆柱体遇水膨胀防水橡胶的最低端一个设置在内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和外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直角三角形的相接处。
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管片接缝处防水构件,其优选方案为内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外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和圆柱体遇水膨胀防水橡胶的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均为表面具有抗酸碱的橡胶。
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管片接缝处防水构件,其优选方案为所述外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表面具有多个不均匀分布的小孔隙过滤孔,可将泥沙过滤在防水构件外,水可缓慢流入构件内。
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管片接缝处防水构件,其优选方案为所述外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为表面较为粗糙,摩擦系数较大,过滤空隙,所述内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为表面极为光滑的遇水膨胀防水橡胶。
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管片接缝处防水构件,其优选方案为所述防水构件的长度与综合管廊管片高度重合。
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管片接缝处防水构件,其优选方案为所述内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和外层遇水膨胀防水橡胶的宽度均为7cm,圆柱体遇水膨胀防水橡胶直径为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19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