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化码可靠性估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051635.2 申请日: 2018-01-19
公开(公告)号: CN108199807B 公开(公告)日: 2020-06-16
发明(设计)人: 武畅;袁超;程丹;闫康旭;余燕昆;利强;林静然 申请(专利权)人: 电子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H04L1/00 分类号: H04L1/00
代理公司: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代理人: 李蕊;李林合
地址: 611731 四川省成***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极化 可靠性 估计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化码可靠性估计方法,涉及第五代通信技术中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中的极化码。本发明考虑到机器学习模型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构建合适的机器学习环境,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出一种极化码可靠性估计的简化方法,可以简化极化码计算的计算量,并提高极化码可靠性估计的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现代数字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化码可靠性估计方法的设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已经展现出来在各项工作中的重大改进。这些方法在一些任务中胜过人类对象检测,并在机器翻译和语音处理领域取得了最新的成果。此外,深度学习结合强化学习技巧才能够在阿尔法围棋(AlphaGo)等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中击败人类冠军,其出色的成绩有三个不同的原因:

(1)强大的计算资源,如高速GPU。

(2)有效利用大量数据集,例如利用ImageNet进行图像处理。

(3)先进的学术研究方法和训练网络体系结构。

2008年,Erdal Arikan在国际信息论ISIT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信道极化(ChannelPolarization)的概念;2009年在“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更加详细地阐述了信道极化,并基于信道极化给出了一种新的编码方式,名称为极化码(Polar Code)。极化码具有确定性的构造方法,并且是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

Polar Code是通过引入信道极化概念而构建的。信道极化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信道联合和信道分裂。通过信道的联合与分裂,各个子信道的对称容量将呈现两级分化的趋势:随着码长(也就是联合信道数)N的增加,一部分子信道的容量趋于1,而其余子信道的容量趋于0。

在极化码编码时,首先要区分出N个分裂信道的可靠程度,即哪些属于可靠信道,哪些属于不可靠信道。对各个极化信道的可靠性进行度量常用的有三种方法:巴氏参数(Bhattacharyya Parameter)法、密度进化(Density Evolution,DE)法和高斯近似(Gaussian Approximation,GA)法:

最初,极化码采用巴氏参数Z(W)来作为每个分裂信道的可靠性度量,Z(W)越大表示信道的可靠程度越低。当信道W是二元删除信道(Binary Erasure Channel,BEC)时,每个都可以采用递归的方式计算出来,复杂度为O(N logN)。然而,对于其他信道,如二进制输入对称信道(Binary-input Symmeric Channel,BSC)或者二进制输入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Binary-input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Channel,BAWGNC)并不存在准确的能够计算的方法。

因此,Mori等人提出了一种采用密度进化方法跟踪每个子信道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从而估计每个子信道错误概率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二进制输入离散无记忆信道(Binary-input Discrete MemorylessChannel,B-DMC)。

在大多数研究场景下,信道编码的传输信道模型均为BAWGNC信道。在BAWGNC信道下,可以将密度进化中的对数似然比(Likelihood Rate,LLR)的概率密度函数用一组方差为均值2倍的高斯分布来近似,从而简化成了对一维均值的计算,大大降低了计算量,这种对DE的简化计算即为高斯近似。

然而这些计算过程过于复杂,需要很好的数学功底,并且计算量较大,最大问题是DE/GA的缺点是计算复杂度高,它与码块长度成线性比例,因此具有不同参数的实际系统是不能接受的,如块长度和码率,它们甚至是不可行的用于低延迟的即时实现编码器/解码器。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16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