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熔纺氨纶切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1526.0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2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郎增科;田克;贾振兴;谭晶;赵康;丁玉梅;杨卫民;谢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邦泰氨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32;C08G18/40;C08G18/42;C08G18/44;C08G18/48;D01F1/10;D01F6/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剂 切片 抗菌性 大分子多元醇 氨纶纤维 二次造粒 抗菌性能 熔纺氨纶 抗氧剂 润滑剂 氨纶 制备 催化剂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小分子扩链剂 二异氰酸酯 聚碳酸酯型 力学损耗 异氰酸酯 质量分数 丁二醇 二元醇 扩链剂 纺丝 抗菌 洗涤 迁移 节约 融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熔纺氨纶切片,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材料制成:大分子多元醇65‑70%、二异氰酸酯24‑30%、小分子扩链剂4.5‑5.5%、抗氧剂0.1‑1%、润滑剂0.1‑2%、催化剂0.01‑0.1%和抗菌剂0.1‑0.3%。本发明采用含聚碳酸酯型二元醇的混合大分子多元醇,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异氰酸酯及1,4‑丁二醇为扩链剂,辅以抗氧剂、润滑剂、催化剂、抗菌剂,制备出的抗菌性氨纶切片,在提高了抗菌性性的同时避免了使用常规氨纶切片和抗菌剂的混合二次造粒的过程,节约了工序,消除了二次造粒可能造成的力学损耗,可以直接纺丝制备出抗菌性氨纶纤维。并且由于抗菌剂融入到氨纶纤维基体当中,这就避免了因后续洗涤造成的抗菌剂的迁移至抗菌失效的发生,具备很高的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熔纺氨纶切片,属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面料的舒适程度以及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在织物中掺入氨纶纤维,可以使织物获得良好的手感与外观,以及好的弹性,因此广泛被用来制作弹性编织物,如袜口、家具罩、滑雪衣、运动服、医疗织物、带类、军需装备、宇航服的弹性部分等。
氨纶纤维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干法、湿法、化学法和熔融法四种。目前,干法纺丝产量占世界氨纶产量的80%,但这种方法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对人和环境均有极大危害的有机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熔融法在制备过程中由于不使用有机溶剂,正在逐步取代干法纺丝。氨纶纤维在化学结构上属于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制品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极易生长和繁殖细菌,严重威胁人们健康,随着人们卫生意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抗菌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多数抗菌纺织品采用后整理的方法,使用抗菌整理剂使织物产生抗菌性,这种方法制得织物的抗菌的耐久性以及耐洗牢度较差。
专利(201210078915.5)“一种抗菌氨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公开的抗菌氨纶纤维是将包括纳米银的抗菌剂分散加入到聚氨酯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含有纳米银抗菌剂的抗菌氨纶纺丝溶液,放置,熟化,将抗菌氨纶纺丝溶液过滤后进行干法纺丝,制备抗菌氨纶丝,过假捻、上油及卷绕制成抗菌氨纶纤维。此种方法由于仍采用干法纺丝,存在使用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体有极大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熔纺氨纶切片,使后续熔融纺丝所得的氨纶纤维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让使用这种氨纶纤维的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菌耐久性以及耐洗牢度。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抗菌性能的氨纶切片,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材料制成:
已知的大分子多元醇包括聚酯型多元醇、聚醚型多元醇、聚烯烃型多元醇或聚碳酸酯型多元醇等。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柔软性及弹性,抗水解和稳定性比较好,但抗紫外线、抗氧化性、力学性能较差、抗菌性差。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抗紫外线、抗氧化及力学性能较佳,但是耐水解性差、回弹性、抗菌性差。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兼具优良的耐热性、抗氧化性、耐水解性和抗菌性,但是价格昂贵,且在低温下回弹性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的大分子多元醇为分子量1000的戊二醇型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和分子量为2000的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的混合物。其中聚碳酸酯二醇和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的配比为2∶1。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的大分子多元醇也可以为分子量2000的戊二醇型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和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氢呋喃二元醇的混合物。其中所述聚碳酸酯二醇和聚四氢呋喃二元醇的配比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邦泰氨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未经河北邦泰氨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15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