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座椅及座椅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1095.8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0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华猛;梅兴泰;郭瑞;杨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50 | 分类号: | B60N2/50;B60N2/56;B60N2/62;B60N2/6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座椅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座椅及座椅的控制方法,座椅包括磁悬座椅本体、磁力控制器和中央处理器,磁悬座椅本体上设置有磁力发生器,磁悬座椅本体内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中央处理器与磁力控制器电连接,磁力控制器与磁力发生器电连接。座椅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采集磁悬座椅本体上的各个位置受到的压力,并将多个压力输出至中央处理器,以使中央处理器通过磁力控制器控制磁力发生器产生磁场,从而使磁悬座椅本体上的各个位置能够在该磁场的作用下改变其形状,以调节用户与磁悬座椅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善用户的体压分布,进而提高用户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及座椅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限于汽车成本的限制及相关技术的滞后,大多数用户都是被动地适用供应商批量提供的汽车座椅。
目前,现有汽车座椅一般通过改变其发泡的密度和材质来实现其软硬度的调节,由于现有汽车座椅的形状无法改变,因此导致无法改变用户与现有汽车座椅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导致无法改善用户的体压分布,进而导致无法保证用户的乘坐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及座椅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汽车座椅由于座椅的形状无法改变而导致无法改善用户的体压分布的技术问题,以有效改善用户的体压分布,从而提高用户的乘坐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包括磁悬座椅本体、磁力控制器和中央处理器,所述磁悬座椅本体上设置有磁力发生器,所述磁悬座椅本体内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磁力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磁力控制器与所述磁力发生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磁悬座椅本体包括磁悬座垫以及连接在所述磁悬座垫上的磁悬靠背,所述磁力发生器包括座垫磁力发生器和靠背磁力发生器,所述座垫磁力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磁悬座垫的底部上,所述靠背磁力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磁悬靠背的背部上;
所述磁力控制器包括座垫磁力控制器和靠背磁力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遍布在所述磁悬座垫内,多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遍布在所述磁悬靠背内;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座垫磁力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座垫磁力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座垫磁力发生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靠背磁力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靠背磁力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靠背磁力发生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座椅还包括空气发生器,所述磁悬座椅本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空气发生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磁悬座垫内,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磁悬靠背内;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空气发生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四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空气发生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座椅还包括空气发生器,所述磁悬座椅本体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空气发生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湿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磁悬座垫内,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磁悬靠背内;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五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五输出端与所述空气发生器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六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六输出端与所述空气发生器的第四输入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10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