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棱边散射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0866.1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2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方俊飞;陈正涛;张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7/00 | 分类号: | H01Q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7230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散射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棱边散射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装置包括尖劈,所述尖劈的尖端棱边上设有电阻板,该电阻板由并排的若干段电阻片顺序对接而成;在靠近尖劈的尖端方向上,各电阻片的阻值逐步减小。本发明方法与上述装置相对应。本发明能在1~18GHz范围内大幅度缩减棱边散射引起的RCS,并且结构简单,适合于实际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隐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棱边散射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个散射体上存在着若干散射源,不同类型的散射源对散射体的雷达散射截面有不同的贡献。按照回波强度的大小,常见的散射源分别为镜面反射、棱边散射、行波回波、爬行波回波、尖顶绕射、表面轮廓不连续等等。棱边散射是仅次于镜面反射的强散射源。
消除棱边散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在飞机上有成百上千条棱边,如果棱边处理的不好,会严重影响飞机的隐身能力。已经有研究者对此开展了研究。例如,早在1991年,马维华等人[马维华等,非镜面散射边缘贡献及其抑制. 电子科学学刊,1991,13(4):430-434 ]就尝试着在棱边上涂覆吸波材料来缩减棱边散射,结果表明,在涂覆了一定厚度的吸波涂料以后,可以在特定频点将棱边散射的RCS缩小10dB左右,但是利用吸波涂料难以进一步缩减RCS。在棱边上加载电阻片是一种消除棱边散射的更有效的途径,例如,文献2[鲁丽娟等,基于吸波泡沫和渐变阻抗条复合加载的边缘散射抑制方法.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 CN103985967A ]通过吸波泡沫和渐变阻抗条复合加载的方式,在4GHz频点处将边缘散射引起的RCS降低了约15dB。但是,渐变阻抗条在其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具体是吸波泡沫还是渐变阻抗条对边缘散射的消除起了主导作用,文献2中并没有进行分析。文献2表明在棱边上加载渐变阻值的阻抗条可以缩减棱边散射,但是渐变阻值电阻片加工困难,而且阻值变化范围有限,这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同时,文献2只是在4GHz这一个单一的频点实现了RCS缩减,并未实现1~18GHz宽频范围内的棱边散射缩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棱边散射的装置及方法,旨在最大程度消除目标体的棱边散射,达到飞行器反雷达隐身的目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消除棱边散射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尖劈,所述尖劈的尖端棱边上设有电阻板,该电阻板由并排的若干段电阻片顺序对接而成;在靠近尖劈的尖端方向上,各电阻片的阻值逐步减小。
优选地,所述电阻片的阻值在0~10000Ω/□之间,各所述电阻片的宽度为0~100mm。
优选地,所述尖劈的高度为300mm、宽度为200mm,尖端两斜面之间的夹角为30°;
所述电阻板的高度为300mm,各所述电阻片的宽度为20mm。
优选地,所述电阻片包括第一电阻片、第二电阻片以及第三电阻片,所述第一电阻片、第二电阻片以及第三电阻片在靠近尖劈的尖端方向上顺序连接,且所述第一电阻片、第二电阻片以及第三电阻片的阻值分别分别为760Ω/□、183Ω/□和60Ω/□。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消除棱边散射的方法,该方法为通过在尖劈的尖端棱边上设置电阻板,并在1~18GHz宽频范围内减小棱边散射所引起的RCS;其中,
该电阻板由并排的若干段电阻片顺序对接而成;在靠近尖劈的尖端方向上,各电阻片的阻值逐步减小。
优选地,所述电阻片的阻值在0~10000Ω/□之间,各所述电阻片的宽度为0~100mm。
优选地,所述尖劈的高度为300mm、宽度为200mm,尖端两斜面之间的夹角为30°;
所述电阻板的高度为300mm,各所述电阻片的宽度为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大学,未经陕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08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