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酸锌溶液自净化脱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0240.0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0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腾蛟;孔金换;张向阳;尹荣花;董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豫光锌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44 | 分类号: | C22B3/44;C25C1/16;C25C7/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459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净化 脱氯 硫酸锌溶液 脱氯反应 锌电解液 二价铜 反应槽 单质 废液处理技术 氧化剂 氯化亚铜 冶炼行业 运行成本 氯离子 氧化铜 一价铜 铜渣 催化剂 沉淀 | ||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硫酸锌溶液自净化脱氯的方法,通过将锌电解液加入到反应槽中,向反应槽中加入铜渣发生自净化脱氯反应,Mn7+既作为氧化剂氧化铜单质生成二价铜,又充当催化剂加快铜单质与二价铜发生反应生成一价铜,然后通过脱氯反应,产生氯化亚铜沉淀,达到自净化脱氯的目的。该方法有效降低了锌电解液中氯离子的含量,其工艺简单,不需加入特殊试剂,不需使用特殊设备,运行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废液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硫酸锌溶液自净化脱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湿法炼锌过程中,氯含量达一定程度后会影响锌电解过程,不仅使电解阳极腐蚀消耗加剧,造成剥锌困难,而且电解槽上空氯离子含量增加,使现场作业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
目前,在湿法炼锌过程中氯离子的净化脱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银盐沉淀法
银盐沉淀法是利用Ag-与Cl-生成AgCl沉淀,实现氯离子脱除的目的,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除氯效果好,但是因为银盐价格昂贵,回收利用率低,经济成本不合理,不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2、传统铜渣除氯法
铜渣除氯法是溶液中有单质铜存在的情况下,单质铜、Cu+、Cl-反应生成难溶的CuCl沉淀,从而实现氯离子脱除的目的,但需要另外加入氧化剂,成本较高。
3、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中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氯离子发生交互反应,使氯离子吸附在树脂上,除氯效率较低,且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量很大,再生废水中氯离子含量低,后续进一步处理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酸锌溶液自净化脱氯的方法,降低电解液中氯离子的含量,该方法工艺简单,后液氯离子含量低,不需加入特殊试剂,不需使用特殊设备,运行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硫酸锌溶液自净化脱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锌电解液加入到反应槽中,向反应槽中加入铜渣,在15℃~80℃进行自净化脱氯反应,反应时间为2.5h;所述锌电解液中Mn7+的含量为0.4~0.5g/l;所述锌电解液中氯离子与铜渣中铜的摩尔比为1:(2~10),铜渣的加入方式为调浆均匀加入或不调浆均匀加入,并在10min内加入完毕。
进一步地,所述铜渣的粒度为180~325目,其中粒度为325目的铜渣占6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铜渣中铜的含量为45~65%,铜渣中氧化铜的含量不超过5%。
进一步地,所述锌电解液中悬浮物的含量低于50mg/l。
进一步地,所述自净化脱氯反应开始0.3h后对反应后的锌电解液进行压滤,反应结束压滤也结束。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控制湿法炼锌系统新液总锰含量、电解电流升降、电解阳极板更换周期,使锌电解液中Mn7+含量在0.4~0.5kg/m3范围内,在锌电解液中加入铜渣之后发生自净化除氯反应过程中,Mn7+既作为氧化剂氧化铜单质生成二价铜,又充当催化剂加快铜单质与二价铜发生反应生成一价铜,然后通过脱氯反应,产生氯化亚铜沉淀,达到自净化脱氯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豫光锌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豫光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0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除硫酸锌溶液中氟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酸性钒浸出液中磷的去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