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生化制剂及其在铬修复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6849.0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2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崔萍;李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9C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生化 制剂 及其 修复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生化制剂,其包括成晶节杆菌、荚膜红细菌、希瓦氏菌以及柠檬色短小杆菌。本发明生化制剂中选择的四种菌株配伍合理,相互促进,具备较好的协同性能,能够有效修复不同浓度的铬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生化制剂及其在铬修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铬属于重金属的一种,是一种人体的非必需元素,它可影响神经、造血、生殖和发育、内分泌、免疫、骨骼等各类系统和器官。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约500万吨铬,其中大部分进入土壤,致使世界各国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铬污染。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含铬化学物质的广为应用,铬在矿产开采、电镀冶金、废物处理处置等过程中,大量含铬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造成世界范围内土壤中铬污染现象普遍存在。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能对神经、心血管和内分泌等个系统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铬污染土壤的治理及修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土壤铬污染修复主要修复途径有三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具有彻底、稳定的优点,但实施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破坏土壤结构,并且还要对换出的污土进行堆放或处理。化学修复虽然简单易行,见效快,但往往修复剂用量较大,且重金属元素易活化。生物修复则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其中植物修复虽然标本兼治,但修复周期长,投资大。微生物修复虽然处理费用低、对周边环境扰动小、不产生二次污染,但合适微生物资源少,修复周期长,无法对重金属进行有效地固定吸附,修复效果并不明显。现有专利技术“CN102101123A,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其对重金属进行了固定,但是原料成本较高,处理周期较长;专利技术“CN102909215A,化学喷淋与生物修复相结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采用化学和生物技术结合的方式,主要采用化学喷淋进行螯合反应,然后采用生物修复残留,其需要采用特定的操作仪器,工艺复杂繁琐,推广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修复铬污染土壤工艺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生化制剂及其在铬修复中的应用。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生化制剂,其包括成晶节杆菌、荚膜红细菌、希瓦氏菌以及柠檬色短小杆菌。
进一步地,
所述复合生化制剂按照如下步骤制备而得:步骤1)制备颗粒物,步骤2)制备固定载体,步骤3)制备复合菌液,步骤4)制备生化制剂。
进一步地,
所述复合生化制剂按照如下步骤制备而得:
步骤1)制备颗粒物:将腐植酸、草炭土、锯末、尿素、碳酸氢钠和水按照5:3:3:1:1:10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再升温至55-60℃,保温30-40min,然后添加到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制得粒径为3mm的颗粒物;
步骤2)制备固定载体:将颗粒物添加到2-3倍重量的壳聚糖溶液中,100rpm搅拌60min,然后静置10-20min,过滤收集截留物,70-80℃烘干至水分含量为5-10wt%,得到固定载体;
步骤3)制备复合菌液:将成晶节杆菌、荚膜红细菌 、希瓦氏菌以及柠檬色短小杆菌分别培养成浓度为1×108个/ml的菌液,再按照5-7:3-5:3-5:2-3的体积比混合得到复合菌液;
步骤4)制备生化制剂:将固定载体与复合菌液混合搅拌均匀,最后进行低温干燥,干燥温度为20℃,干燥后含水量为8-10wt%,即得生化制剂。
优选地,
所述壳聚糖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1g壳聚糖,加入到400ml水中,然后添加20ml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溶液,搅拌均匀,加水定容至1000ml,即得。
优选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大学,未经临沂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68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