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入式清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6314.3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任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国勇 |
主分类号: | E02D13/08 | 分类号: | E02D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向霞 |
地址: | 25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入 式清渣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入式清渣机,包括封闭的筒体,所述筒体顶部安装有吊臂,该筒体底段设置有密封的出渣口;至少一根吸渣管,所述吸渣管沿筒体轴向方向安装在筒体内,其入口端伸出筒体底部,出口端设置在筒体内;及吸渣装置,所述吸渣装置安装在吸渣管出口端的侧上方,用于产生筒体内的负压吸力和吸、排沉渣‑浆液混合物分离后的浆液;钻孔/井内沉渣‑浆液混合物在吸渣装置的吸力作用下,通过吸渣管进入筒体内扩散,沉渣落入筒体底段,浆液被吸渣装置外排循环。本发明提供的吸入式清渣机属于主动清渣方式,该清渣机既可以清理粒径较大的石渣,又可以清理泥浆孔、清水孔内的渣,甚至不需要造浆混渣都可以清渣,其清渣效果高、使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交通工程混凝土灌注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和井底清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除桩孔底部沉渣和井孔底淤积沉渣的吸入式清渣机。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灌注桩基工程中的施工中,无论是桩基钻进作业还是灌注混凝土前的清孔作业,均需要清除桩孔底部形成大量的沉渣,孔底沉渣的清理方法直接决定作业效率和清理效果,进而影响到桩基工程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科学合理地选择清理方法和清理机具十分重要。另外,在清理井孔底部淤积沉渣的作业中,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钻孔/井沉渣的清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掏渣法:成孔后,将钻头提出孔外,下放掏渣筒,放至孔底后,先向上提升lm—2m搅动几下,然后掏取浆渣混合体提出孔外,反复掏取达到清渣的目的。此方法清孔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泥浆,并保持浆面稳定,以防塌孔,此方法属于被动性清渣,清渣消耗泥浆多,受泥浆浮渣影响大,而且清渣效率低、不彻底,对清水孔无效。
2、换浆法:采用泥浆泵抽(压)浆,通过插入孔底的管道,在桩孔内形成正(反)循环泥浆流,把孔内悬浮钻碴多的泥浆替换出来,以达到清理沉渣目的。此方法反复循环调整泥浆浓度,清孔时间长,当泥浆含砂率较高时或泥浆浓度过低时,清孔难以达到要求。
3、气举法:成孔后,将导管下入孔内,在导管内加插一根φ25mm的中心管,中心管长度为孔深的一半再加1-2m。在中心管下部1.2m的长度范围内,沿中心管直径方向交错钻几排直径6mm的排气孔,中心管的底口封住,上部用胶管与空压机的储气罐相连,导管顶部用导管帽固定中心管,导管帽后接管到沉淀池。导管下到孔底后提升0.5m,开动空压机,压缩空气在导管内与泥浆混合,在导管内形成一种密度小于泥浆的浆气混合物而上升,在导管内底端形成负压,下面的泥浆在负压的作用下上升,从而形成流动,携带沉渣从导管内反出,排出导管。该清渣方式清理效果明显,由于使用到的设备相对较多,安装拆卸较复杂,平常仅用于二次清孔。此法排渣是利用底部泥浆浮力,将沉渣排出,因此泥浆浓度较低或沉渣块径较大时,清孔难以彻底。
以上三种清孔方法,都是利用泥浆的悬浮来清理钻渣,而对于泥浆浓度较低甚至是清水孔的清渣,清渣进度缓慢,且清渣不彻底,达不到有关要求。还有对一些已经完成清孔作业在后续工作(比如下钢筋笼)中发生落渣的情况,现有的所有二次清孔措施都无法真正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吸入式清渣机,属于主动清渣方式,该清渣机既可以清理泥浆成孔内的沉渣,更可以清理清水钻孔/井内的沉渣,甚至可以直接清理粒径较大的块状石渣。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吸入式清渣机,包括封闭的筒体,所述筒体顶部安装有吊臂,该筒体底段设置有密封的出渣口;至少一根吸渣管,所述吸渣管沿筒体轴向方向安装在筒体内,其入口端伸出筒体底部,出口端设置在筒体内;及吸渣装置,所述吸渣装置安装在吸渣管出口端的侧上方,用于产生筒体内的负压吸力和吸、排沉渣-浆液混合物分离后的浆液;钻孔/井内沉渣-浆液混合物在吸渣装置的吸力作用下,通过吸渣管进入筒体内扩散,沉渣落入筒体底段,浆液被吸渣装置外排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国勇,未经任国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63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