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聚乳酸诱导增稠效应制备微小孔径含氟多孔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044124.8 | 申请日: | 2018-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9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耿兵;王永康;万小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J9/28 | 分类号: | C08J9/28;C08F220/22;C08F212/36;C08F2/32;C08G63/08;B01J20/26;C02F1/28;C08L33/16;C02F101/32 |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高强 |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乳酸 诱导 效应 制备 微小 孔径 多孔 材料 | ||
1.一种基于聚乳酸诱导增稠效应制备微小孔径含氟多孔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2.0020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1.0100份二乙烯基苯,0.2030份Hypermer-B246,0.7501份PLA-11000和0.039份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制得油相;将18.00份氯化钙水溶液作为水相;在500转/分的转速下搅拌油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搅拌充分混合,加入完毕后提高搅拌转速到600转/分,搅拌30分钟;将乳液转入反应器中升温至65摄氏度引发聚合,聚合24小时后停止反应,取出聚合产物干燥后得到含氟多孔材料;
所得含氟多孔材料的平均孔径为2.90μm,通孔孔径为0.60μm,密度为0.1783g/cm3,孔隙率为89.55%。
2.一种基于聚乳酸诱导增稠效应制备微小孔径含氟多孔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2.0020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1.0120份二乙烯基苯,0.1983份Hypermer-B246,0.8500份PLA-11000和0.039份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制得油相;将18.00份氯化钙水溶液作为水相;在500转/分的转速下搅拌油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搅拌充分混合,加入完毕后提高搅拌转速到600转/分,搅拌30分钟;将乳液转入反应器中升温至65摄氏度引发聚合,聚合24小时后停止反应,取出聚合产物干燥后得到含氟多孔材料;
所得含氟多孔材料的平均孔径为2.30μm,通孔孔径为0.52μm,密度为0.1441g/cm3,孔隙率为90.99%。
3.一种基于聚乳酸诱导增稠效应制备微小孔径含氟多孔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2.0189份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1.0063份二乙烯基苯,0.3045份Hypermer-B246,0.7503份PLA-8000和0.0390份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制得油相;将18.00份氯化钙水溶液作为水相;在500转/分的转速下搅拌油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搅拌充分混合,滴加完毕后提升转数到650转/分,搅拌30分钟;将乳液转入反应器中升温至65摄氏度引发聚合,聚合24小时后停止反应,取出聚合产物干燥后得到含氟多孔材料;
所得含氟多孔材料的平均孔径为2.77μm,通孔孔径为0.54μm,密度为0.1698g/cm3,孔隙率为92.7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41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