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道路下穿隧道与城市地铁交叉施工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3994.3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1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展望;刘杨;卫振;余洋;刘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6 | 分类号: | E02D5/46;E02D33/00;E02D17/02;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徐金伟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地铁 施工技术 喷浆 下穿 城市道路 混凝土底板 地铁隧道 定位位置 隧道 提钻 下沉 开挖 地铁隧道管片 三轴搅拌桩 基坑 地基加固 基坑开挖 基坑周边 监控装置 隧道结构 土方开挖 支护 钻头 就位 隆起 垫层 堆载 上浮 土体 逐段 施工 分段 浇筑 变形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城市道路下穿隧道与城市地铁交叉施工技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地基加固;步骤1.1:根据设计定位位置进行三轴搅拌桩就位,开钻下沉;步骤1.2:当钻头到达设计高度,开始搅拌喷浆1‑2min,喷浆完成后提钻;步骤1.3:沿设计定位位置依次进行下沉、喷浆及提钻工序;步骤2:地铁隧道内和准备开挖的基坑周边布置变形监控装置;步骤3:基坑开挖;步骤3.1:分段开挖,将基坑中的隧道结构按宽度4米进行划分成段;步骤3.2:逐段的进行土方开挖、支护及垫层;步骤3.3:混凝土底板浇筑施工;步骤3.3:在混凝土底板上进行堆载施工。本发明所述的城市道路下穿隧道与城市地铁交叉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地铁隧道管片上浮和地铁隧道周围土体的隆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下穿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道路下穿隧道与城市地铁交叉施工技术。
背景技术
市政隧道与地铁隧道斜交叉段施工时,随着上部市政隧道基坑土体的开挖,地铁隧道上方堆放的土体被逐步卸载,容易造成下部地铁隧道管片上浮和周围土体隆起,严重危害地铁运营安全;如采用常规的施工技术方法,对隧道基础进行加固和地铁轨道加固,无法保证地铁管片不上浮,且地铁目前处于运营状态,无法对轨道实行加固。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201110123666.2公开了一种浅埋暗挖大跨度隧道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超前支护和预加固处理根据地质预报结果,超前对待挖隧道周围的围岩,采用管棚、小导管进行加固,提高围岩强度、自稳能力;2)分部开挖,微差爆破隧道采用分部开挖,开挖方法以三台阶法为主,并根据围岩的状况及实际监控量测情况增加上台阶临时仰拱、中立柱及将上台阶进行分两部开挖或按CD法组织开挖支护作业;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围岩收敛变形,三台阶中下台阶施工时分左右两部交错开挖;选用高猛度、低爆速的岩石乳化炸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小药卷炸药,多打眼、少装药,周边眼间距控制在50cm以内,其它炮眼间距控制在90cm以内,炮眼深度为1.2m~1.6m,装药线密度控制在0.5kg/m;应用微差爆破技术,多分段,对单段炸药用量进行控制,不仅在起爆网络上采用加大爆破段数的方法,在单个炮孔内孔也应用间隔装药方法,减少一次齐爆药量,确保每50ms内同时起爆的炸药量在10kg以内,以有效控制爆破震动的叠加;在爆破作业过程中加强爆破震动监测,使爆破震动速度控制在地表铁路联调运行允许范围内;3)短台阶开挖支护施工施工中采用短台阶施工技术,开挖后及时进行型钢拱架支护,台阶长度控制在4~5m,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大于35m,衬砌距离掌子面不大于60m;在上述施工开挖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流失,超前采用管棚、小导管注浆,并根据开挖揭露的地下水情况,选择采用帷幕注浆、全断面注浆和径向注浆这些注浆技术阻断地下水的渗流通道,控制地下水的散失,注浆浆液的类型及配比,根据地下水的涌水量情况选择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或者普通的止水化学浆液,油性发泡聚胺脂改善超前注浆止水的效果;上述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监测采用自动高精度监测及固定砚标高精度监测方法,即在高速铁路轨道封闭以后,沿隧道开挖轴线及隧道开挖影响范围内的高速铁路上布设高精度光纤光栅静力水准仪、光纤光栅弯曲式双向位移传感器、光纤光栅准分布式温度传感器,通过光纤及时将监测数据传递到主控计算机,及时发现地表轨道的变化情况;同时在地表轨道上布设固定的反射棱镜,用高精度全站仪通过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及时观测地表轨道的异常变化,确保及时发现下穿隧道施工对地表高速铁路轨道的影响;同时,在隧道施工内部完善监测系统,除进行传统的围岩收敛及拱顶沉降变形监测外,还采用地质钻机在隧道开挖范围两侧钻设水位监测孔,使用水位计监测地下水的散失情况;在围岩与支护结构间埋设土压力盒,用于测量土体对结构的土压力变化,适时掌握围岩内部应力的变化情况。
目前现有技术中浅埋暗挖大跨度隧道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施工方法,不能够有效的对隧道基础和地铁轨道进行加固。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如上技术问题,本发明人结合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提出一种城市道路下穿隧道与城市地铁交叉施工技术。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39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