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于操控的船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3806.7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6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朱赛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崇兰 |
主分类号: | B63H16/04 | 分类号: | B63H16/04;B63H16/18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桨 杆组件 控制组件 间距调节组件 安装座组件 操控 左端 底端 划水 初学者学习 两端转动 配合连接 手摇式 船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桨,特别是涉及一种易于操控的船桨,包括左船桨杆组件、右船桨杆组件、船桨安装座组件、左摇桨控制组件、右摇桨控制组件和船桨间距调节组件,所述左船桨杆组件连接在船桨安装座组件的左端,左船桨杆组件的右端连接左摇桨控制组件;所述右船桨杆组件连接在右船桨杆组件的右端,右船桨杆组件的左端连接右摇桨控制组件;所述船桨间距调节组件的左端连接左摇桨控制组件的底端,船桨间距调节组件的右端连接右摇桨控制组件的底端,船桨间距调节组件的两端转动配合连接在船桨安装座组件的左右两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操控的手摇式船桨,便于划水初学者学习划水,且可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船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桨,特别是涉及一种易于操控的船桨。
背景技术
船桨是一种划船工具。其上端为圆杆,利于手握,叫握杆;下端为板状,名桨板,用以拨水,利用了物理学上的牛顿第三定律,通过水波的反作用力,使船前进。众所周知,现有技术中的船桨多用于结构较为轻便的小舟上,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船桨不好在小舟上连接固定,使用不方便,实用性不好,且对于新手来说,短时间的学会操控船桨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事情,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小舟在前进时,一般需要两人或是多人搭配划水才可前进,不仅操作较为麻烦,且搭配划水的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操控的船桨,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船桨不易操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操控的手摇式船桨,使用者可以通过用手摇动左摇桨控制组件和右摇桨控制组件来控制左船桨杆组件和右船桨杆组件进行划水运动,便于划水初学者学习,且其内部设有船桨间距调节组件,通过船桨间距调节组件可以控制左摇桨控制组件和右摇桨控制组件之间的距离,使其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船体,此外,可以使其与水面的接触面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不同划水速度的调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易于操控的船桨,包括左船桨杆组件、右船桨杆组件、船桨安装座组件、左摇桨控制组件、右摇桨控制组件和船桨间距调节组件,所述左船桨杆组件连接在船桨安装座组件的左端,左船桨杆组件的右端连接左摇桨控制组件;所述右船桨杆组件连接在船桨安装座组件的右端,右船桨杆组件的左端连接右摇桨控制组件;所述船桨间距调节组件的左端连接左摇桨控制组件的底端,船桨间距调节组件的右端连接右摇桨控制组件的底端,船桨间距调节组件的两端转动配合连接在船桨安装座组件的左右两端;所述左船桨杆组件和右船桨杆组件的结构相同,相对设置在船桨安装座组件的两端;所述左摇桨控制组件和右摇桨控制组件的结构相同,相对设置在船桨安装座组件的两端。
所述船桨安装座组件包括左圆盘座组件、右圆盘座组件、滑槽架和门字形底座;所述左圆盘座组件固定连接在门字形底座顶端的左侧;所述右圆盘座组件固定连接在门字形底座顶端的右侧;所述滑槽架的左端固定连接左圆盘座组件的右侧面的下端;所述滑槽架的右端固定连接右圆盘座组件的左侧面的下端;所述滑槽架上设有左右两个矩形滑槽;所述左圆盘座组件和右圆盘座组件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门字形底座顶端的两侧。
所述左圆盘座组件包括圆盘座本体、环形槽、卡挡环、滑动柱、滑动杆和限位环;所述圆盘座本体的底端通过螺钉连接在门字形底座顶端的左侧;所述圆盘座本体的左侧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侧滑动配合连接滑动柱;所述圆盘座本体的左端通过螺钉连接卡挡环,卡挡环卡挡在滑动柱的左侧面上;所述滑动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通过螺纹连接两个限位环;所述圆盘座本体的中心设有穿轴孔。
所述船桨间距调节组件包括旋转调节盘和双向螺杆;所述旋转调节盘固定连接在双向螺杆的中间;所述双向螺杆的左端通过带有轴承的轴承座连接在左圆盘座组件的圆盘座本体上;所述双向螺杆的右端通过带有轴承的轴承座连接在右圆盘座组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崇兰,未经夏崇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38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牵引行走系统及水下锚链直线布设方法
- 下一篇:混合电力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