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扩大头锚杆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3510.5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胡宝山;王建军;刘喜林;李家红;赖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80 | 分类号: | E02D5/80;E02D3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5 | 代理人: | 张翔 |
地址: | 2004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大 头锚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基锚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结构外拉锚的扩大头锚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深桩基工程的不断增多,特别是对于深大地下室的抗浮要求,抗拔锚杆的应用给施工带来极大的方便。锚杆以其用料省、工效快、施工方便,被广泛应用于边坡稳定、桥梁、深基坑、隧道与地下工程,同时也被应用于加固、抢修出现病害的构、建筑物等。锚杆结构一般都采用一根或多根钢筋绑焊,虽然有的锚杆还设有倒刺结构,但也不能完全充分利用杆体与浆体的摩阻力,锚杆的抗拔能力较低。
现有技术的锚杆存在着锚固力不足,材料浪费大,尤其钻机对卵砾、淤泥质等易坍塌土层不易成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地下污染较严重,不能很好的适应地下空间节能环保、绿色施工的发展理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扩大头锚杆结构,采用锚头上设置伞结构的收缩撑开装置,在伞骨和伞面张开外撑的前端挤压土体形成致密的地层结构,伞面内部注浆加固扩大端头,注浆量少,承载力,锚杆体与浆体的摩阻力大,有效解决了锚固力不足的问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尤其适用于软土地层包括卵砾、淤泥质等易坍塌土层抗浮锚杆的桩基工程。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扩大头锚杆桩结构,其特点是锚杆的端头上设有伞面、伞骨与下撑杆、上撑杆、滑块和套管组成伞结构的收缩撑开装置,所述伞面由伞扣扎与数根伞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为外圆周上设有数个铰座槽的圆环套,滑块套装在锚杆上且与锚杆滑动连接;所述套管上、下两端设有外圆周上设置数个铰座槽的圆盘,套管由伞帽将其固定在锚杆的顶部;所述伞骨顶端设置在套管上端圆盘的铰座槽上且与套管铰接;所述下撑杆一端由铰结构与伞骨下部铰接,另一端设置在滑块的铰座槽上且与滑块铰接;所述上撑杆由两杆件铰接而成,其一端由铰结构与伞骨上部铰接,另一端设置在套管下端圆盘的铰座槽上且与套管铰接;所述锚杆上设有限位卡圈,限位卡圈固定设置在套管下方,当锚杆安放时被收缩的伞面和伞骨与锚杆一起推向锚孔底,并将滑块推至限位卡圈固定,使伞面呈弧面状撑开后注浆填充密实孔洞形成扩大头结构的锚杆桩。
所述伞面呈弧面状撑开后,其伞骨与锚杆的最大夹角α为6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伞骨和伞面张开外撑的前端挤压土体形成致密的地层结构,伞面内部注浆加固扩大端头,注浆量少,承载力,锚杆体与浆体的摩阻力大,有效解决了锚固力不足的问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尤其适用于软土地层包括卵砾、淤泥质等易坍塌土层抗浮锚杆的桩基工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安放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某抗拔锚杆工程为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参阅附图1,本发明由锚杆1、滑块2、下撑杆3、伞扣5、铰结构6、伞面7、伞骨8、上撑杆10、伞帽11、铰座槽12、套筒14和限位卡圈15组成。所述滑块2为外圆周上设有数个铰座槽12的钢制圆环套,滑块2套装在锚杆1上且与锚杆1 为滑动连接,滑块2与下撑杆3为铰接;所述套管14上、下两端设有外圆周上设置数个铰座槽12的圆盘,套管14由伞帽11将其固定在锚杆1的顶部;所述下撑杆3和伞骨8采用角钢制作,下撑杆3一端由铰结构6与伞骨8下部铰接,另一端设置在滑块2的铰座槽12上且与滑块2铰接;所述伞骨8与伞面7由伞扣5绑扎固定,伞面7为土工布类材料,伞扣5为扎丝类材料;所述伞帽11为弧面钢制顶罩,且与套筒14、锚杆1焊接固定,套筒14内径略大于锚杆1外径,套筒14套装在锚杆1的顶部焊接固定;所述上撑杆10由两段角钢铰接而成,上撑杆10一端由铰结构6与伞骨8上部铰接,另一端设置在套管14下端圆盘的铰座槽12上且与套管14铰接,各段角钢可沿铰接点为中心在同一平面旋转活动,在形成直线时达到最大活动区间;所述伞面7呈弧面状撑开后,其伞骨8与锚杆1的最大夹角α为60°,当伞面7和伞骨8收拢时,从伞帽11到滑块2之间各组合件均为贴合在中心部位的锚杆1上,该段长度约2m左右。
参阅附图2,当锚杆1安放时被收缩的伞面7和伞骨8与锚杆1一起推向锚孔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35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