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炉烟道焊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3410.2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3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明;王蕾;李一多;龙启雨;李刚;李红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0 | 分类号: | B23K31/00;B23K37/00;B25H5/00;C21C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会会;李海建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烟道 支撑杆 脚手架 作业平台 烟道 焊补 相抵 垂直相连 漏点位置 首尾相连 转炉炉体 安全带 便利性 侧壁 点焊 漏点 炉口 内壁 攀爬 平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烟道焊补装置,包括设置于转炉烟道下部的烟道作业平台,还包括设置在转炉烟道内部,且与转炉烟道的侧壁平行的多个首尾相连的第一支撑杆,和与第一支撑杆垂直相连的多个第二支撑杆构成的脚手架,烟道作业平台与设置于底层的第一支撑杆相抵接,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和/或一端与转炉烟道的内壁相抵接。当需要对转炉烟道内的漏点进行焊补时,首先将转炉炉体摇至炉口朝炉后的方向,然后作业人员可以通过脚手架攀爬到漏点位置,将安全带栓挂在脚手架上进行作业,该装置不仅扩展了漏点焊补区,避免了环境污染,还有效提升了作业人员的工作便利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炉烟道焊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铁冶金转炉生产线上,转炉烟道作为转炉附属设备,引导烟尘进入除尘系统,从而防止烟尘外排造成大气污染。如图1所示,由于转炉烟道01的内径一般为2.6m左右,由密排管焊接而成,生产过程中,密排管内通水进行降温,因高温灼烧,密排管会出现漏点,漏点集中在炉口段的竖直区域和倾斜区域,而炉口段的垂直高度可达9m左右,当焊补倾斜区域的漏点时,需将转炉炉体摇至炉口朝炉后方向,以转炉炉体和炉前平台为支撑安装烟道作业平台03,以该平台为基础,再搭设两架长约6m的梯子02达到作业点进行焊补。
由于转炉烟道01的内径达2.6m左右,而烟道倾斜区域的倾斜角度较大,作业人员只能对梯子两侧1m左右范围内的漏点进行焊补,其他区域作业人员无法到达,从而造成漏点焊补无法全部完成;而炉口段倾斜区域位置较高,通过搭设梯子02的方式进行焊补,作业人员没有安全带挂点,降低了作业人员工作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烟道焊补装置,不仅能够有效扩展漏点焊补区域,避免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能够提升作业人员工作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道焊补装置,不仅能够有效扩展漏点焊补区域,避免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能够提升作业人员工作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炉烟道焊补装置,包括设置于转炉烟道下部的烟道作业平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炉烟道内部,且与所述转炉烟道的侧壁平行的多个首尾相连的第一支撑杆,和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垂直相连的多个第二支撑杆构成的脚手架,所述烟道作业平台与设置于底层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相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和/或一端与所述转炉烟道的内壁相抵接。
优选的,当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转炉烟道的内壁相抵接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为2.3m-2.5m。
优选的,所述转炉烟道包括竖直烟道,和与所述竖直烟道相连的倾斜烟道,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倾斜烟道的内侧烟道内壁相抵接。
优选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为0.8m-1.0m。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还设置有踏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为金属材质制成。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公开的转炉烟道焊补装置,包括设置于转炉烟道下部的烟道作业平台,还包括设置在转炉烟道内部,且与转炉烟道的侧壁平行的多个首尾相连的第一支撑杆,和与第一支撑杆垂直相连的多个第二支撑杆构成的脚手架,烟道作业平台与设置于底层的第一支撑杆相抵接,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和/或一端与转炉烟道的内壁相抵接。当需要对转炉烟道内的漏点进行焊补时,首先将转炉炉体摇至炉口朝炉后的方向,然后作业人员可以通过脚手架攀爬到漏点位置,将安全带栓挂在脚手架上进行作业,由于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与转炉烟道的内径相等,或者稍微小于转炉烟道的内径,因此作业人员可以到达大部分的漏点位置进行焊补,因此,该装置不仅扩展了漏点焊补区,避免了环境污染,还有效提升了作业人员的工作便利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34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