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园林植物浇水、施肥、通气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43294.4 | 申请日: | 2018-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6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徐士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士岐 |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A01G7/06;E03B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55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根系 城市园林 园林植物 浇水 施肥 雨水 雨水收集功能 城市环境 颗粒肥料 通气问题 通气效果 影响植物 土壤 根系 铺装 城市道路 通气 浇灌 养护 肥料 整洁 消耗 水资源 园林 地下 吸收 污染 应用 | ||
本发明应用于城市园林养护领域,由于该装置完全埋于地下,通过本发明进行园林浇水作业可保持城市环境整洁,在下雨时能够收集地面雨水,供给植物根系,减少城市园林过渡消耗水资源情况,雨水和浇灌水可直接浇到植物根系周围土壤,提高根系利用水的效率。利用本发明可以将颗粒肥料直接施到植物根系周围,利于吸收,减少肥料浪费和过渡施肥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本发明能增进土壤通气效果,解决了城市道路和铺装影响植物根部通气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园林养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园林植物浇水、施肥、通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园林植物种植在城市环境中,城市地面大多被铺装、路面所占据,留给植物生长的地面非常有限,加之地下的城市设施、地下建筑隔绝了土壤正常的通气、渗水功能,土壤的正常分解有机质养分的能力、保水控水能力减弱,土壤的物理生化功能受到影响。
节水型城市的建设为园林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园林绿地用水量大,每年都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然而园林用水的大部分没有被植物吸收,而是从土壤中流失,科学利用雨水和科学供给根系用水技术在城市园林养护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许多改善植物根系土壤环境的装置具有通气、施肥作用,如申请号为2016201411833的使用新型专利是一种树木通气管,能够实现通气作用和施肥功能,但肥料投放时会直接到达管子底部,不能分层为土壤供给养分,而不同植物根系的深度不同,吸收土层不同,需要更加精确的供水供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园林植物养护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提供了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园林植物浇水、施肥、通气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便于浇水、施肥,增加土壤通气性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埋设本发明在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利用装置的收集、沉淀结构,将收集的雨水过滤用于浇灌,本发明为管状结构,浇水、施肥、通气功能直接通过管道完成,管子内部设计有分配结构,可以将水和肥料分配到不同土层,实现水、肥的有效利用。
本发明设计提供了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园林植物浇水、施肥、通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下内容:收集、沉淀雨水用于浇灌;土壤水分过高时,可停止收集雨水;通过分配结构将水、肥送到不同土层;实现土壤通气性;装置结构采用可组合设计,更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收集、沉淀雨水包括以下内容:顶盖设计成下陷结构,利于收集雨水,顶盖中心为网格结构可过滤掉雨水中杂质,盖子主体结构内部设计雨水沉淀区和集水区作为雨水沉淀使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雨季停止收集雨水包括以下内容:顶盖设有顶盖升降螺栓和顶盖升降结构,旋转升降螺栓和升降结构拉伸操作可实现顶盖的提升,当顶盖高处地面时,地面雨水不能再汇入本发明内部。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通过分配结构将水、肥送到不同土层包括以下内容:集水分配结构主体具有分配水的作用,水流经过集水分配伞均匀的分配到管子主体内部周边,不同层面的水流排出层利用水流接收口接收上方水流,水流再沿着向外倾斜的坡度,流到水流排出口,渗入土壤。本发明适用颗粒状的肥料和水溶性肥料,施肥时打来盖子主体结构,肥料沿着集水区周边放入,肥料分配方式与水分配相同。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实现土壤通气性包括以下内容:本发明为管状结构,上部有网状进水口,管壁周边有水流出口,这些结构具有增强土壤通气的作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装置结构的可组合性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管子主体设有可拆卸的安装卡口,可根据实际用途需求任意增加或减少水流排出层数量。
本发明包括:盖子主体、集水分配结构主体、水流排出层、管子主体四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士岐,未经徐士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32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