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送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1529.6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9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应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辉 |
主分类号: | F04D25/10 | 分类号: | F04D25/10;F04D29/42;F04D29/44;F04D29/66;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胡爱民 |
地址: | 3212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吹出口 环形窄缝 气流通道 送风装置 装置主体 空气吸入口 气流产生装置 变形抑制部 多方向转动 气流引导部 面向装置 送风距离 一段距离 底座 支架 分设 连通 邻近 侧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支架和底座,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空气吸入口、空气吹出口以及用于连通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气流产生装置,所述空气吹出口为环形窄缝状,该环形窄缝状空气吹出口自装置主体的前端面向装置主体内垂直延伸出一段距离,并且该环形窄缝状空气吹出口内还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空气吹出口的两内侧面相连的变形抑制部,所述气流通道内邻近所述空气吹出口的部分设有数个将气流引向所述空气吹出口的气流引导部。本发明送风装置结构简单、送风距离远、可靠性高,且可多方向转动,增加受风面积,方便实用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属于家用风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ZL201680007088.7公开了一种送风装置,其包括:具有空气吹出口和空气吸入口的主体壳,设置于连通所述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空气吹出口的风路内的高压空气产生装置;所述空气吹出口是狭缝状的,在所述空气吹出口的上风侧具有与所述空气吹出口相连的开口风路部,所述开口风路部的垂直于送风方向的面的大小,大于所述空气吹出口的垂直于送风方向的面的大小,在所述开口风路部内设置有抑制所述空气吹出口的变形的变形抑制部,所述主体壳还具有圆形的圆形开口部,在所述主体壳内设置有具有诱导空气吹出口的圆筒状的圆筒部。该送风装置因其独特的外形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但也还存在如下不足需要改良,具体来说:
1)该送风装置的送风距离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空气吹出口的轴向长度较短所致,不能有效的延长送风距离,导致用户在两米开外的地方所能感受到的风量已经很小,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2)该送风装置的变形抑制部设置在空气吹出口的上风侧(即内侧),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空气吹出口的变形,但当空气吹出口所在部位的壳体前端受到的外部压力较大时,例如打包装箱时的挤压等,仍有可能会造成空气吹出口挤压变形,因此防变形的可靠性较差。
3)该风扇装置具有两个风路,一是连通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第一风路,二是连通诱导空气吸入口和诱导空气吹出口的第二风路,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第二风路的作用并不明显,反倒造成了壳体前端一大块空间的无端浪费,既影响了风扇装置整体的美观性,又让风扇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以及成本变得更高。
4)该风扇装置无法左右或上下转动,不能满足人们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对送风范围的需求,实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送风距离远、可靠性高,且可多方向转动、方便实用的送风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送风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支架和底座,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空气吸入口、空气吹出口以及用于连通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气流产生装置,所述空气吹出口为环形窄缝状,该环形窄缝状空气吹出口自装置主体的前端面向装置主体内垂直延伸出一段距离,并且该环形窄缝状空气吹出口内还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空气吹出口的两内侧面相连的变形抑制部,所述气流通道内邻近所述空气吹出口的部分设有数个将气流引向所述空气吹出口的气流引导部。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引导部与所述变形抑制部一一对应,且所述气流引导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变形抑制部的内端面抵靠在一起或间隔一小段距离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窄缝状空气吹出口自装置主体的前端面向装置主体内垂直延伸出的距离为3-10mm。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由前、后两个半壳体对接组成,所述前半壳体包括前内壳、前外壳和出风罩,所述出风罩内套于前外壳且外罩于前内壳,所述出风罩的内周壁与前内壳的外周壁之间构成所述气流通道的前端部分,所述气流引导部周向间隔设置在前内壳的外周壁表面,所述空气吹出口设置在出风罩的前端,所述前内壳的前端设有指示灯面板,所述前外壳的前端面上具有供所述空气吹出口露出的第一开口,所述出风罩的前端面上具有供所述指示灯面板露出的第二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辉,未经应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1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