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贴膜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1428.9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8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彭团生;陈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倍儿壮养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0 | 分类号: | B60R13/00;B60J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林远银 |
地址: | 21515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挡风玻璃 膜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贴膜结构,包括贴膜本体,所述贴膜本体包括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和粘胶层,所述第一涂层包括防刮耐磨层,所述第二涂层包括光致变色涂层和含有碘化银和/或溴化银的涂层,所述第二涂层位于第一涂层和粘胶层之间,所述光致变色涂层使经过的光源变色并减弱,光源通过含有碘化银和/或溴化银的涂层进一步强化衰减照射的光源。本发明的贴膜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阻挡并衰减前视光源的强光照射,使驾驶员能清楚透过前挡风玻璃了解车辆周围的路况,减少驾驶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挡风玻璃贴膜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汽车配件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汽车挡风玻璃作为汽车安全行驶的必要部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当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司机驾驶车辆,使用前照灯,往往使相向行驶的车辆驾驶员无法看清前面的道路情况,造成眩光,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眩光分为直射眩光和反射眩光,夜间司机行车时看到的眩光现象是由于本车的大灯照射到路面的反光强度与对方大灯的直射光强度的比值太小,使较强的光线射至人眼,使眼睛的视网膜上对应该光源成像的感光细胞,使眼睛的瞳孔缩小抑制了在周围感官细胞的对应暗背景所成像的信号,使人眼看不清或看不见强光周围的不光亮的背景,在夜间行车,特别是会车时,对于驾驶者而言,对面来车大灯所产生的眩光是身份危险的。由于这种刺眼的强光使驾驶者无法看清前面的路况,它是很多交通事故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
为了防止夜间车辆照明灯光或太阳发光对驾驶员眼睛的刺激,汽车上大都安装有遮阳板或防眩光的夜视装置,但是实际使用遮阳板的效果并不理想,防眩光的夜视装置价格高昂,制作过程繁琐,另外,有的驾驶者使用了墨镜来防止眩光,这虽然使强光变弱了,但墨镜同时也消弱了来自除车灯外其他景物的光线,另外还有一种通过贴膜的方法来防止前视强光光源的照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贴膜结构,能够有效阻挡并衰减前视光源的强光照射,使驾驶员能清楚透过前挡风玻璃了解车辆周围的路况,减少驾驶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贴膜结构,包括贴膜本体,所述贴膜本体包括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和粘胶层,所述第一涂层包括防刮耐磨层,所述第二涂层包括光致变色涂层和含有碘化银和/或溴化银的涂层,所述第二涂层位于第一涂层和粘胶层之间,所述光致变色涂层使经过的光源变色并减弱,光源通过含有碘化银和/或溴化银的涂层进一步强化衰减照射的亮度或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涂层还设置有偏振涂层,所述的偏振涂层设置有第一方向偏振涂层和第二方向偏振涂层,所述含有碘化银和/或溴化银的涂层位于第一方向偏振涂层和第二方向偏振涂层之间,所述光源经过第一方向偏振涂层偏振减弱光源,通过含有碘化银和/或溴化银的涂层进一步衰减,光源经过第二方向偏振涂层进行角度偏振进一步的衰减强光照射的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防刮耐磨层包括耐磨的聚氨酯材料,所述防刮耐磨层能够保护贴膜本体的结构并防止贴膜本体被刮伤或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光致变色涂层包含有金属粉末过滤层,所述金属粉末过滤层为含有铁、铜、镍、钛的金属粉末,所述的光源经过光致变色涂层后能够变色。
进一步的,所述含有碘化银和/或溴化银的涂层中碘化银和溴化银的比率分别为60%和40%。
进一步的,所述胶粘层包括含有聚氨酯的胶粘剂或背胶,所述胶粘层粘连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贴膜本体的厚度设置为0.038mm以下,所述贴膜本体的可见光透过率高于98%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偏振涂层也可以添加或不添加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倍儿壮养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倍儿壮养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1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