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流分离器短路流测定系统及其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0612.1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5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林纬;王计强;郑小涛;徐建民;喻九阳;王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4C11/00 | 分类号: | B04C11/00 |
代理公司: | 33228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高瑞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分离器 短路流 控制模块 测定系统 电导率测定仪 电磁流量计 检测 电解液入口 入口检测 底流口 溢流口 分离效率 快速测量 快速调整 智能控制 电解液 分流比 减小 | ||
1.旋流分离器短路流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分离器(1)、智能控制端(2)、设置在旋流分离器(1)入口处的入口检测控制模块(3)、设置在旋流分离器(1)溢流口处的溢流口检测控制模块(4)以及设置在旋流分离器(1)底流口处的底流口检测控制模块(5),入口检测控制模块(3)、溢流口检测控制模块(4)以及底流口检测控制模块(5)均与智能控制端(2)连接,入口检测控制模块(3)包括电解液入口(6)、与智能控制端(2)连接的电导率测定仪A(7)以及与智能控制端(2)连接的电磁流量计A(8),溢流口检测控制模块(4)包括与智能控制端(2)连接的电导率测定仪B(9)以及与智能控制端(2)连接的电磁流量计B(10),底流口检测控制模块(5)包括与智能控制端(2)连接的电导率测定仪C(11)以及与智能控制端(2)连接的电磁流量计C(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分离器短路流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控制端(2)为电脑,或者手机。
3.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分离器短路流测定系统所对应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将入口检测控制模块(3)安装在旋流分离器(1)入口处并与智能控制端(2)连接,将溢流口检测控制模块(4)安装在旋流分离器(1)溢流口处并与智能控制端(2)连接,将底流口检测控制模块(5)安装在旋流分离器(1)底流口处并与智能控制端(2)连接;
(2)、在智能控制端(2)上选定电解液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曲线,并将电解液电导率和电解液浓度初始化,打开旋流分离器(1),待旋流分离器(1)稳定工作后,通过入口检测控制模块(3)中的电解液入口(6)往旋流分离器(1)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液溶液,电磁流量计A(7)测定旋流分离器(1)入口处的液体流量,电导率测定仪A(7)测定旋流分离器(1)入口处的液体电导率,并通过智能控制端(2)得出旋流分离器(1)入口处溶液的电解质浓度-时间图,然后关闭电解液入口(6);
(3)、电解液进入旋流分离器(1)后随着混合液经过一定时间的分离后,分别从旋流分离器(1)的溢流口和底流口流出,通过旋流分离器(1)溢流口处的电磁流量计B(10)测定溢流口处的液体流量,通过电导率测定仪B(9)测出溢流口处的电导率,智能控制端(2)得出旋流分离器(1)溢流口处溶液的电解质浓度-时间图,通过电磁流量计C(12)测定旋流分离器(1)底流口处的液体流量,通过电导率测定仪C(11)测出底流口处的电导率,智能控制端(2)得出旋流分离器(1)底流口处的电解质浓度-时间图;
(4)、将旋流分离器(1)入口处的电解质浓度-时间图、旋流分离器(1)溢流口处的电解质浓度-时间图以及旋流分离器(1)底流口处的电解质浓度-时间图进行对比,得出该工况下旋流分离器(1)的短路流的时间,通过电磁流量计A(8)测定的液体流量、电磁流量计B(10)测定的液体流量以及电磁流量计C(12)测定的液体流量得到该工况下的分流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06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流分级柱及应用其对矿浆粗细颗粒分级的方法
- 下一篇:排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