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培养基、制备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9803.6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8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崔球;刘亚君;刘世岳;冯银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2 | 分类号: | C12N1/22;C12N1/20;C12R1/145;C12R1/01 |
代理公司: | 青岛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4 | 代理人: | 傅培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素 降解 微生物 培养基 制备 及其 应用 | ||
针对现有技术中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培养基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生长,提高木质纤维素水解效率的培养基。一种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在1000ml水中包括磷酸盐10‑50mM,镁盐2‑20mM,尿素0‑6.0g,亚铁盐0.002‑0.4mM,钙盐0.009‑0.09mM,硫化钠0.5‑4.0g,玉米浆2.0‑12.0g,柠檬酸盐3.4‑22.1mM,纤维素碳源5‑600g;所述培养基的pH值6.0‑8.0。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基利用玉米浆替代传统的酵母提取物,利用硫化钠替代半胱氨酸,费用低廉,大大降低了培养基的成本,而且也缩短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的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培养基,用于提高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以及木质纤维素到可溶性糖的水解效率;还涉及所述培养基的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使得木质纤维素资源形成了抗微生物和酶攻击的天然屏障,因此,木质纤维素利用的主要瓶颈在于如何将该成分和结构复杂的难降解固体底物高效转化为可溶性小分子糖。目前主要通过热化学裂解和生物转化两种技术体系实现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其中生物转化技术体系具有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普遍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缺少清洁、高效、低成本的木质纤维素生物糖化关键技术,导致现有转化效率和成本尚不能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要求。
木质纤维素的生物转化包括纤维素酶的生产、纤维素酶解与产品发酵等步骤,根据这些关键环节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现有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技术体系分为分步水解发酵工艺(SHF)、同步糖化发酵工艺(SSF)以及整合生物加工技术(CBP)三种。其中SHF和SSF都需要首先在独立的反应器中进行真菌来源的游离纤维素酶体系的生产,然后对预处理后原料进行纤维素的酶水解及发酵,CBP将纤维素酶的生产与酶解发酵等各个相对独立的技术环节整合为同一步骤,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目前,SSF是主流的生物质生物糖化及转化工艺,但主要由于酶制剂生产的独立性以及酶解过程中酶制剂的难回收性,使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需求、设备投入和原料成本显著增加,因此效率和成本上的限制使SSF仍未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CBP的“一锅法”策略具有简化流程、降低设备要求等优势。因此建立基于CBP策略的整合生物糖化工艺,可能是最适合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转化利用的工艺路线。
木质纤维素的整合生物糖化需要有高效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参与。目前,常规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培养基采用酵母提取物作为氮源,半胱胺酸盐作为硫源。张杰等(Zhang,J.,et al.(2017).Efficient whole-cell-catalyzing cellulosesaccharification using engineered Clostridium thermocellum.BiotechnolBiofuels 10(1):124)采用的GS-2培养基使用6g/L酵母提取物以及1g/L半胱氨酸盐酸作为关键物质。然而,每吨酵母提取物为28000元,每吨半胱胺酸盐130000元,成本过高,大大限制了木质纤维素整合生物糖化的在工业化方面的进展。
玉米浆是制玉米淀粉的副产物。制造玉米淀粉须将玉米粒先用亚硫酸浸泡,浸泡液浓缩即制成黄褐色的液体,叫玉米浆。玉米浆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蛋白、生长素和一些前体物质,含大约40%~50%固体物质。玉米浆是微生物生长普遍应用的有机氮源,它还能促进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此外,硫化钠也是微生物生长普遍应用的有机硫源。目前尚没有报道将玉米浆和硫化钠应用于纤维素生物糖化以及配制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培养基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培养基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生长,提高木质纤维素水解效率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不但成本低廉,而且效果优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9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 下一篇:完成硝化过程的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