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包覆氧化锰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9585.6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9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许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0;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杨霞;翟攀攀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包覆 氧化锰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氧化锰负极材料,所述碳包覆氧化锰负极材料的原料包括锰源、有机配体和溶剂;其中,所述有机配体为含羧酸或者含氮及羧酸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碳包覆氧化锰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碳包覆效率高,能够有效抑制锰在电解液中的溶出,循环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包覆氧化锰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首次向市场推出第一个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相对于传统电池来说,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追捧。随着便携电子终端、电动汽车及储能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作为电池体系中的四大成员之一,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需求不同,电池正极材料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从起始的钴酸锂、镍钴锰三元到磷酸铁锂、锰酸锂,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越来越好。然而,商业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则一直以碳材料为主。碳材料普遍存在的首效低、比容量低、电解液成分共嵌等许多的不足开始制约着整个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在提高碳材料性能的同时,研究人员也开始开发新的、可以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性能更加优越的材料。
近年来,由于氧化锰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理论容量、宽电势窗口、价格低廉及良好的安全性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但也存在首次不可逆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较差的问题。目前针对氧化锰材料的改性的方法主要有形貌及碳包覆。
文献(K.Zhong,X.Xia,B.Zhang,et al.MnO Powder as Anode Active Materials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Journal of Power Sporces.2010,195:3300-3308)公开了将商用MnO与蔗糖机械混合后,通过高温烧结得到碳包覆的MnO/C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可达650mAh/g,包覆后MnO的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但首次充放电效率低于65%,且电池极化大,材料性能仍需改善。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碳包覆氧化锰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弥补现有的碳包覆氧化锰负极材料电性能较差的缺陷。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碳包覆氧化锰负极材料,所述碳包覆氧化锰负极材料的原料包括锰源、有机配体和溶剂;其中,所述有机配体为含羧酸或者含氮及羧酸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锰源选自硝酸锰、氯化锰、溴化锰、碘化锰、醋酸锰、碳酸锰、硫酸锰、硫化锰、磷酸锰、硅酸锰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配体选自3,5-吡啶二甲酸、3-吡啶甲酸、4-吡啶甲酸、4,4-联吡啶二甲酸、1,3-苯二甲酸、均苯三甲酸、1,4-苯二甲酸、1,4-联苯二甲酸、1,3,5-均苯三甲酸、1,2,4,5-苯四甲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溶剂选自去离子水、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甲醇、乙醇、二甲基亚砜、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锰源、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1:0.5-1。
优选地,所述锰源与溶剂的摩尔体积(mmol/ml)比为1:25-7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碳包覆氧化锰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将锰源、有机配体和溶剂置于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混合后充分搅拌,接着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加热,冷却,过滤,洗涤滤渣,干燥滤渣,得到锰的聚合物;
S2、将锰的聚合物置于高温炉中煅烧后降温或冷却至室温,得到碳包覆氧化锰负极材料。
优选地,S1中,搅拌的时间为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9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